本报讯 (通讯员 胡雪君 文/摄) 近日,常山县同弓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把“跟着节气去探秘”主题实践活动“搬”进了家里。通过“绘秋”“摸秋”“晒秋”“啃秋”等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气的独特魅力,为假期添上一抹充满烟火气的文化色彩。
“绘秋”时,孩子们成了“小画家”。有的借助网络查资料,把“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变成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有的缠着家长讲农事,将稻田泛黄、瓜果飘香的秋收场景,一笔一画“搬”上画纸。大家用画笔,把节气知识“画”得明明白白。
“摸秋”更是有趣的家庭小游戏。家长们提前备好丝瓜、南瓜等蔬果,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们“盲猜”。“我摸到圆圆的大南瓜啦!”小朋友兴奋地叫着,听长辈说着“摸南瓜,日子越过越兴旺”的俗话,简单的互动,藏着对丰收的期盼,也让民俗故事“活”了起来。“晒秋”“啃秋”……一个个有趣的小活动打开了孩子们的开心时光。孩子们跟着家人忙前忙后,帮着晾晒辣椒、玉米、花生,还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烟火气满满的画面。金黄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成了家里最特别的“装饰”。切开西瓜,孩子们捧着瓜瓤大口咬,边吃边听“立秋啃瓜防秋燥”的老话。清甜的瓜汁在舌尖打转,也把对时节的敬畏,悄悄地“吃”进了心里。
“把节气教育放进家庭场景,传统文化就能自然而然浸润孩子的生活,这比单纯说教有趣、有效多啦!”学校副校长陈志珍表示。而孩子们也用行动证明:宅家过立秋,照样能把民俗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