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巫少飞
8月初,古琴家章怡青、章怡雯姊妹在衢江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明湖今语”浙派古琴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由衢江区委宣传部指导,衢江区浮石街道办事处、杭州霞影琴馆主办,衢江区文化馆协办。
章怡青、章怡雯是三衢先贤徐映璞先生的外孙女,也是衢籍著名琴师徐晓英先生[古琴艺术(浙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女儿。每个节目上演前,章怡青、章怡雯都会说一段她们外公徐映璞、母亲徐晓英的旧事,也穿插讲一些古琴曲的来历及浙派古琴与衢州的渊源。记者与她们姊妹时有交往,也曾采访过徐晓英,故写成此稿,以期展示浩瀚古琴文化的一角。
今语
明湖
“明湖今语”浙派古琴专场音乐会以章怡青、章怡雯琴筝合奏《酒狂》开始。《酒狂》相传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章怡青、章怡雯合奏时,一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郁勃之气扑面而来。
章怡青是古琴艺术(浙派)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杭州霞影琴馆馆长、中国琴会理事、浙江琴会副会长,曾获2023年杭州市“能工巧匠”称号。章怡青出版有《浙音雅韵——章怡青古琴专辑》《浙派古琴基础教程》等。
章怡雯是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琴、古筝专业副教授,古琴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传统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章怡雯出版有《章怡雯浙派古琴传统名曲》《清音和畅——章怡雯“宋琴宋曲”古琴经典曲目演奏专辑》等。
章怡青、章怡雯从小受外公徐映璞庭训,文史、诗词功底深厚。她们随母亲徐晓英学习琴筝艺术,全面掌握了浙派古琴演奏技法,深得浙派古琴之神韵。这对“姊妹花”不仅是在古琴演奏上有着深厚造诣,同时也是积极的古琴文化推广者和教育者。
章怡雯说,“明湖今语”来自外公徐映璞的诗集《明湖今雨集》,此书是上世纪50年代私刻油印本。在那个严格管制印刷和出版的年代,徐映璞以这样的方式感怀与思考,传承了古体诗的生命力。同时,徐映璞与古琴大家管平湖、查阜西均有交游。抗战胜利期间,徐映璞曾与马一浮、张大千、张宗祥、徐元白等雅士弹琴做诗,号为“西湖月会”。因参加月会者,约定每人携酒一壶,菜一碟,故又号“蝴蝶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徐映璞女儿徐晓英拜古琴大家徐元白为师开始习琴。
七弦
泠泠
在弹奏《关雎》前,章怡青讲了她母亲“打谱”《关雎》的场景。由于古琴谱多为减字谱,如: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记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这样一来,虽然指法、徽位、弦序都有了,但缺少较为关键的“音长”。缺少音符的时值,相当于没有节奏,会影响音乐旋律的连续性和表现力。故古琴演奏者常常也是旋律节奏的创造者,“打谱”即为二度创作。为了准确地体味《诗经》开篇《关雎》“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无伤善之心焉”的情感,徐晓英将自己关在一个闷热且没有风扇的阁楼里,创作近一个月才完成《关雎》的打谱。
章怡雯深得母亲真传,她演奏《关雎》时将那种古风悠扬演绎得淋漓尽致。颤动的琴弦时而委婉欢欣,时而无奈含蓄。既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意,又有“宛复旧观”的“关雎之妙”。搏抚自有月影银涛、云移玉岸之象,琴弦诉说的仿佛是千年情缘。
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关涉古琴也是关涉友谊最为知名的典故。章怡青讲了这样一个细节:1960年前后,母亲徐晓英赴京,师从古琴大家管平湖得其亲传《流水》。但听众们在衢江区艺术文化中心听到的《流水》与管先生的录音《流水》有着细微差别。因为那是全靠徐晓英凭记忆复活的《流水》,这也是古琴曲传承千年流变的常态。
章怡雯演奏的《流水》,似有流水潺潺、万壑争流。章怡雯在勾剔打摘间,很好地阐释了空谷幽兰、激流回旋、百川归海的意境。同时。章怡雯又通过滑音、撮音等形式,生动地展现水珠滴落、万壑松风的意境。后半段连续滚拂的技法,很好地表现了知音间“洋洋乎若江河”的心灵交流。
演奏《醉渔唱晚》前,章怡青说,在上世纪50年代,外公徐映璞被推为杭州文坛“三老”(马一浮、徐映璞、周少滨)之一。自己虽然生活在杭州,但一直把衢州当作真正的故乡,经常和母亲、妹妹回到外公徐映璞老宅所在的浮石街道徐家坞村。
章怡青、章怡雯古琴齐奏《醉渔唱晚》,但见渔父醉意朦胧,船橹吱呀作响。暮色苍茫中,人一粒、舟一芥,念天地之悠悠,渺沧海之一粟。大有“人影婆娑,歌声断续”之感。是啊!故乡永远是游子的港湾,回到故乡,愁苦迷茫想必也随江上的晚风一同云散。两人配合默契,偶尔急促的泛音,那是“影从月边来”的无可名状之慨。
演奏《阳关三叠》时,章怡青是边弹边唱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人在相逢、离别的惆怅中,常会语塞,顶多“把酒话桑麻”。当真挚的情感溢出琴弦外,王维的“归去”其实是没有远方参照的。“劝君更尽”,是因为当下的体认才能消弥短暂与永恒间的矛盾。
章怡青弹唱《阳关三叠》,也是致敬徐元白,徐元白不但演奏风格古朴典雅、抑扬顿挫,亦善弹吟结合。且上世纪30年代,《阳光三叠》即被上海百代公司灌制成唱片。在章怡青抹挑吟猱间,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从“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豪迈向“渔歌入浦深”转化的禅悟过程。语老情深,声情沁骨。
章怡青演奏《潇湘水云》时,章怡雯谈到了赵抃“一琴一鹤”的故事。章怡雯说,衢人祝公望是斫琴高手,以“蕉叶琴”最为有名。民国初期,邓实和黄宾虹在神州国光社初刊的《美术丛书》曾专门介绍过祝公望的蕉叶琴。她还说衢州的毛敏仲是“浙派古琴”的祖师爷,有《渔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幽人折桂》《佩兰》等,这些作品都收入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神奇秘谱》。
《潇湘水云》由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楚望所作,被认为是南宋文人的精神自况,借水云意象表现时局动荡与家国破碎的悲凉感。章怡青弹奏时,很好地体现了浙派古琴“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含蓄之美。琴音中,自有江汉舒清、万里澄波、影涵万象之貌,在“吟猱绰注”间,漫天芦花、云烟幽壑、倦鸟投巢等自然景观渐趋向“一蓑烟雨、扁舟五湖”之志的心理图景转化。
渔樵
一夕
最后一曲是《梅花三弄》,章怡青、章怡雯合演琴筝,徐海蓉吹箫。琴曲《梅花三弄》通过梅花洁白、芬芳和不畏严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吟诵不为雪屈、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他们的演奏,琴音肃穆深沉、恬静幽清,有凌霜气格。筝声若银瓶乍裂、青鸟啼魂,很好地表现了梅与寒风搏斗的倔强。箫声低婉,思故里、断回肠、意寥落,大有“访稼轩已老”之慨。
琴者,心也!面圆法天,底平象地;商为声气,情志乃神明。三千年古琴,外响应徽,中虚含象,为天地,为知音。
章怡青、章怡雯姊妹多年来孜孜于古琴艺术的推广、传播,通过教学、演出和讲座等形式,把古琴文化带给更广泛的听众。这对“姊妹花”非常热爱家乡,常回到家乡与庄月江、钱进、黄材运、王汉龙等朋友及亲戚聚聊。闲话桑梓,乌夜幽兰;涵泳醇古,一夕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