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孩子面容的悄然改变,或许正源于不起眼的口腔坏习惯。近日,衢州柯城口腔医院正畸科医生邱范红通过临床案例提醒,儿童颌面部发育问题需重视早期干预,预防远胜于后期治疗,不良口腔习惯可能悄悄影响孩子颜值。
小萱9岁时,妈妈发现她的面容似乎和小时候不太一样了:原本小巧秀气的嘴巴变得有些外凸,腮帮子也鼓了起来,侧面看下巴似乎缩短了,整体不如从前精致。
去年3月,妈妈带着小萱来到衢州柯城口腔医院,希望通过牙齿正畸治疗改善孩子的面部美观。邱范红为小萱做了详细检查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腺样体肥大导致张口呼吸。长期的口呼吸习惯影响了小萱牙齿和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不良口腔习惯会悄悄改变孩子面容,最终影响孩子颜值。对儿童颌面部发育问题,应当早识别、早干预。”邱范红医师介绍。
“小萱年纪尚小,症状也不算特别严重。”邱范红向家长解释道,“我们暂时不用进行牙齿矫正,关键是要改变张口呼吸的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舌肌训练操,引导舌体回归正确位置,孩子的面容有望逐步恢复。”
在邱范红医生的建议下,小萱做了腺样体切除手术,改变了口呼吸习惯。在坚持了半年多的舌肌训练并定期复诊后,邱医生观察到小萱的面容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原本下垂的下颌线变得清晰上扬,下巴逐渐显出秀气可爱的轮廓。CT检查也证实,她的下颌骨和牙齿正逐渐回归正常位置。“孩子的变化真的很大,我们非常惊喜。”小萱妈妈感慨道。
牙齿矫正固然重要,但预防永远胜于治疗。邱范红医生介绍,儿童颌面部的发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家长需要像关注孩子身高体重一样,重视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面容变化。比如3至6周岁是否仍有频繁吮指、吐舌习惯?是否有长期口呼吸、异常吞咽或不良咀嚼习惯?这些都可能悄悄影响颌骨和牙齿的发育轨迹,导致日后需要更复杂的矫正,甚至影响面容美观和功能。及早发现问题,找到根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或训练,往往能事半功倍。
与小萱不同,小添初诊时情况比较严重。邱范红介绍,小添的下巴明显后缩,颌骨发育异常显著,上下牙列无法咬合,面部轮廓已发生明显变形。影像学检查更发现,他的颞下颌关节已出现部分吸收。“小添同样有吐舌习惯和长期口呼吸问题。”邱医师指出,“遗憾的是,他来就诊时已经14周岁,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后期。此时仅靠改变习惯为时已晚,他的问题已经不得不通过一系列复杂且痛苦的正颌外科手术来矫正。”
邱范红提醒广大家长,儿童颌面部的健康发育有其关键期。理想情况下,针对影响颌骨和牙齿发育的问题,应在生长发育高峰来临前进行识别和干预。此时孩子的骨骼生长潜力巨大且可塑性强,通过肌功能训练、习惯纠正等相对温和的预防性治疗手段,往往能有效引导颌骨朝正常方向生长,避免或极大简化未来的复杂矫正。
“预防要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邱范红相告,在孩子萌出第一颗乳牙时(约6个月大),就建立定期看牙医的习惯。专业的儿童牙医不仅能监控牙齿萌出和替换情况,更能早期识别吮指、吐舌、咬唇、口呼吸、异常吞咽等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这些习惯的长期存在,会悄然改变舌位、呼吸模式和肌肉力量平衡,日积月累导致“地包天”“龅牙”等面部畸形,影响孩子的颜值与口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