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热饭热菜里的温情守护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03版:长寿之都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陈霞 文/摄

  2023年8月,位于柯城区白云街道双塘岭村村委会办公室的老年食堂正式开业,这个看似普通的食堂,却为村里的老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晚年的大门。近日,记者来到双塘岭村,看见这个规模不大的老年食堂,如今成了村里老人最牵挂的地方,一碗热饭、几个热菜,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温暖了老人们的心房,让他们的生活从此有了别样的滋味。

  食堂里的烟火气,温暖了独居时光

  上午9点,距离食堂11点开饭还有2个小时,饭厅里已经坐了不少老人。83岁的徐荣文就是其中之一,9年前老伴去世后,她便独自生活,三个女儿虽孝顺,但她不愿去打扰女儿们的生活。“女儿们都有自己的家,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一样,还是自己住自在,就是吃饭随便对付,种点啥菜就吃点啥。”徐荣文说。

  “一个人就是孤单了点,生活也随便。”徐荣文相告,她家离食堂有一公里路程,但每天都乐此不疲地赶来。徐荣文坐在食堂的长椅上,看着陆续进来的老伙计们,脸上露出了笑容,“这里吃得好,还有伴,下午看看电视聊聊天,等着吃晚饭,一天过得可快了。”

  食堂里,86岁的郑根香正和几位老人唠着家常。她住在大儿子家,可儿子媳妇白天忙于工作,年轻人的口味她吃不惯,多数时候还是自己开火。“以前自己烧个菜能吃一天,早上一顿晚上一顿也没个准点。”郑根香感慨道,“现在食堂的饭菜热乎又合口味,生活有规律多了。”

  94岁的施玉英是食堂里的常客,她的家人都在城里生活,她在乡下独居,以前常常早上烧一锅稀饭、炒一个素菜,就对付一天三顿。“在这里吃饭,身体都好多了。”施玉英声音洪亮,话语里满是满足,“这么多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心情好,吃得也好,现在农村人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滋润。”

  掌勺人的心意,藏在每一口软嫩饭菜里

  老人们能在这里吃得舒心、过得开心,离不开厨师徐福仙的辛勤付出。50岁的徐福仙是本村人,处处为食堂着想。每天的生鲜食材本可以让配送员送上门,但她却坚持每天五点半去附近的农贸市场采购,六点半左右就能把菜买回来。“这样能便宜将近一半,能省就省,食堂才能办得长久,老人家才能吃得更好。”徐福仙笑着说。

  在厨房忙活时,徐福仙总有操不完的心。她知道村里老人大多有高血压等基础病,不少人还戴着假牙,所以烧菜时特别讲究——少盐少调料,注重营养搭配,口感要软嫩清淡,避免有骨刺。“这些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以前常来我家串门,现在我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徐福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虽然累点,一年就休息20天,但看到老人们吃得香,我就觉得值。”

  老人们也记着徐福仙的好,常常念叨:“小徐做的菜合我们的胃口,她心里装着我们呢!”这份双向温暖,让食堂的烟火气里多了份亲情般的温馨。

  精打细算的坚守,让幸福食堂长长久久

  老年食堂能稳稳当当运营,离不开全盘考量。“开办食堂前,我去好多地方考察过,有的食堂刚开始红火,没多久就关门了,要么是饭菜不合口味,要么是运营不下去。”村支书郑岳泉说,“我们既然要办,就一定要长久办下去,让老人们有个踏实吃饭的地方。”

  为了把老年食堂办得既实惠又可持续,村里算了一笔精细账:场地不要钱,水电费另算,干货食材由村干部货比三家采购,新鲜食材交给徐福仙去市场挑选,每个月新鲜食材花费不到9000元,加上人员工资和油盐酱醋等,每个月运营成本约2.2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约50万元,但水电费、网格员工资等七七八八开销加起来不小,好在民政部门有一定的补贴,这能减轻村里不少压力。

  在管理上,老年食堂也有自己的坚持:一定要控制用餐人数,不为追求规模勉强运营;不提供送餐服务,可由家人代取,避免增加成本导致无法继续。“我们是为老人办食堂,不是为了经营赚钱,得让老人们安安稳稳吃饭。”郑岳泉说。

  “为什么60多岁的老人不能来吃?”“村集体的钱是大家的,都让这些老人吃掉了,不公平。”……在食堂开办之前,村里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为了把食堂办好,村里开了好几次大会小会,最后制定了用餐收费标准:8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用餐;80周岁至84周岁老人每月100元;75周岁至79周岁孤寡老人每月150元;低保低边人员,如无经济来源者免费就餐等,一天中晚两顿。

  如今,双塘岭村的老年食堂成了周边村羡慕的对象。食堂里,老人们按需开空调和电风扇;以前爱喝酒的老人,现在规律吃饭少了酒瘾;有些三年没怎么出门的老人,也愿意来食堂凑热闹……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难题,更减少了村民的家庭负担,自然而然少了许多矛盾,让村里多了许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