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怡婧 郑晨 黄莹 文/摄
“这是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我姨送我花时拍的照片。”8月5日,在柯城区双港街道美港社区汇丰花苑小区,00后青年胡晨晖指着一张手捧鲜花的照片,笑着对笔者说。照片中的他,精神奕奕。上月底,胡晨晖收到了湖州师范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位因脑瘫导致行动与语言受限的年轻人,用二十余年的坚韧求学,走完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逆袭之路。
命运设限 信念破局
2000年,胡晨晖因出生时缺氧引发脑瘫后遗症,3岁仍无法独立行走。母亲带着他辗转求医,2005年更是变卖房产,赴上海接受为期半年的康复治疗。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法,他终于能够独立行走。
“身体的不便能困住脚步,却锁不住心灵。”父母的话像一粒种子,在他心中扎根,支撑着他一路前行。2016年,他凭借努力考入衢江区大洲中学。
“晨晖很幸运,身边有许多帮助他的人。”胡晨晖的母亲回忆,2019年高考前夕,胡晨晖曾有直接入读残疾人学校的机会。家人犹豫时,班主任一句“我们不把你当残疾人,你要走正常的高考路”,让他坚定了方向。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
步步攀登 缩短差距
“我自幼对工科兴趣浓厚,当时计算机专业热门,且对行动要求相对较低。”基于此,胡晨晖选择了软件技术专业。
尽管考入的是专科院校,但学校为他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诸多帮助,鼓励他参加专业竞赛提升水平。胡晨晖不负期望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先后获得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浙江赛区三等奖等荣誉,并在大学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受身体条件限制,写字对胡晨晖而言困难重重,耗时更多。中高考时,教育局特事特办为他延长了考试时间。入学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后,他开始临帖练字。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一篇800字的作文完成时间从最初的70分钟,缩短至50分钟。
渴望进一步提升学历,2022年,胡晨晖参加了浙江省专升本考试。备考期间,他每日穿梭于自习室与图书馆,始终保持高涨热情。“周末节假日我也是泡学校图书馆,从开馆待到闭馆。”最终,他如愿考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本科两年间,他依旧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业,先后获得康恩贝自强奖学金、校奖学金、校榜样人物、“2024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只要肯努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胡晨晖说。
二战考研 梦想花开
2022年暑期,市残联组织胡晨晖等残疾人大学生参观衢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体验中心。看到众多先进助残器具,胡晨晖深感所学软件、人工智能知识能应用于助残事业,梦想的种子由此萌发。
本科期间,胡晨晖首次考研失利。2024年6月毕业时,他面临就业减轻家庭负担还是继续考研的抉择。
“妈妈常说‘人生如同登山,能登多高取决于自身能力’。我还是想坚持梦想,挑战自我,看看自己能爬多高。”胡晨晖说。备考期间,他常常学习到深夜,背单词、背时政、刷数学题,家中的备考资料摞起来有一米多高……“学习烦闷时,我就步行到柯城区图书馆自学,一待一整天,图书馆氛围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2025年4月,胡晨晖以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第三名被湖州师范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主动选择了与人工智能助残方向相关的研究生导师,希望能投身人工智能助残项目研究。“一路走来,太多人拉过我一把。未来,我想以科技作拐,帮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困境。” 胡晨晖用行动证明:命运或许设限,但信念与努力,永远能开辟新的可能。“身体的缺陷不能限制梦想的高度。只要保持热爱,坚持奋斗,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胡晨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