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衢州“鸟叔”用镜头 书写人鸟共生故事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吴怡婧

  最近,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打鸟”照片、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打鸟”是摄影圈一个常见的行话或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拍摄时需要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因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所以被称为“打鸟”。衢州也有这样一批“打鸟”人。

  4月15日上午7点半,柯城区万田乡翁塘垄水库薄雾氤氲,62岁的“鸟叔”樊利民手中相机快门声与白鹭振翅声交织成曲。透过长焦镜头,黑翅长脚鹬在水中觅食的画面、白眉鸭舒展羽翼掠过的身影被精准捕获——这是属于“打鸟人”的浪漫晨课。

  记录200余种鸟类的灵动瞬间

  沾着晨露的迷彩服、磨出包浆的三脚架、塞满存储卡的摄影包,构成了樊利民的拍鸟标配。2014年偶然拍摄到鸿雁的照片后,这位以拍摄风光为主的摄影爱好者彻底转型。十多年间,他累计拍摄鸟类照片数百万张,其中留存近10万张,记录下凤头??求偶起舞、彩鹮沐浴梳羽、白鹤一家三口觅食等200余种鸟类的灵动瞬间。

  “这张红胸田鸡的照片,我连续5天天一亮就出门,换了三个地点才拍到。”翻开电子相册,樊利民指着照片介绍。为捕捉鸟类最自然的状态,拍鸟爱好者常在齐腰深的芦苇丛中隐匿数小时,用汽车、帐篷构建“移动掩体”,甚至自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伪装网。“有一次为拍白眼潜鸭,我早晨6点就钻进伪装棚,直到下午3点多才拍到满意的照片,出来时身上到处都是蚊虫包。”他笑道。

  在樊利民的作品集中,东方白鹳傲立浅滩,黄胸鹀穿梭麦田,美丽的罗纹鸭群如彩绸般铺展水面,还有彩鹬的浓情蜜意……这些鲜活影像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成为衢州生态环境的“生物监测报告”。

  快门声中书写守护故事

  “鸟类是最灵敏的生态检测仪。”樊利民轻触相机屏上正在理羽的黑脸琵鹭说道。随着衢州实施水系治理等生态工程,翁塘垄水库有着丰富的水体形态和完好的植被群落,越来越多的候鸟将这里作为迁徙中转站。目前在翁塘垄水库观测到的100多种鸟类中,既有常年定居的“原住民”,也有春秋过境的“旅行家”,还有意外发现的“迷途客”。

  在4月9日的拍摄中,一阵异样的扑腾声引起樊利民的注意——只见一只白鹭的翅膀被树枝卡住,正奋力挣扎。他立即借来雨裤,蹚过及腰深的河水,用双手小心抱住受惊的鸟儿,将它解救出来,交给柯城区林业局专业人员。“拍鸟者首先是护鸟者。”樊利民手机里存着野生动物保护站的联络方式,以备急用。十余年间,他帮助过被渔网困住的丝光椋鸟,救助过受伤的斑头鸺鹠幼鸟……

  如今在柯城,像樊利民这样的“生态记录者”有20余人。他们用镜头见证绿水青山,用行动守护羽翼精灵,在快门开合间书写着“浙西绿肺”的人鸟共生故事。

  4月10日至16日是浙江省“爱鸟周”。据统计,我市已观察并记录的野生鸟类有370余种,柯城区就有195种,其中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物种65种,包括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和东方白鹳等。

  当夕阳为翁塘垄水库镀上金边,樊利民收拾器材的身影与归巢的鸟群渐次隐入暮色——日出时分,他的拍鸟之旅又将再次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