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首先会遇到怎样的困惑?或许最常见的回答是:动笔前,我们不知道要写什么。诚然,写作,不是写字,而是思考。写作是“激活记忆之网的过程”,可以使知识活化成自己的思想,帮助我们将思维由简化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2025年的春节,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加强了全民的春节狂欢。有人说:“技术最大的慈悲,是让每个平凡的生命都能触摸非凡。”当人工智能闯入我们的生活,叩击我们写作领域的时候,学会思考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写作素养。
谋篇布局,树立思考意识。学会思考第一步,就是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就是谋划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组织成严密有序的有机整体。这是写作者从构思到成文的写作全过程的思想轨迹。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明确:“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执笔行文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使之流畅通达,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领进门,谋篇在个人。动笔之前,需要思考“成局了然于胸”,精心谋划“结构布局”,才能疾书并一气呵成。
正本清源,建构思考素养。思想家帕斯卡尔认为:“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类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在于会思考。丢掉了自己的思考,就会使自己的写作走上弯路。须知,写作时,如果不学会思考,那么我们的文章必然是依样画葫芦,注定不会有文字生命力,不能准确而深刻地反映生活。写作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只有写作有生命活力、有思想,文章才有可能有思想有活力。学会思考,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觉醒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逐步清晰对写作价值的看法,也可以坚定我们行文贯通的方向。
写作,让平淡生活充满仪式感,把平淡日子过成诗。思考,则是这平淡日子里的刺,激励我们追寻写作道路中的丝路明珠。唯有学会思考,才能在这继往开来的节点上,重塑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与表达方式。孩子们,我们要保持这样独立的思考,反思、调整、更新,提升写作的表意能力,如此这般,写作上的“迷雾”就会逐渐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