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江山手狮: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06版:遗韵悠长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尹婵萱

  江山市峡口镇广渡村,这个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留存着一项精彩的非遗文化:手狮。

  手狮,顾名思义,就是用手舞动狮子,狮随手舞,人狮共舞。受过训练的手狮舞者可在空中有节奏、翻花样地舞动狮子,甚至几个人一组列队表演。手狮融合了舞龙翻滚缠绕的精湛技艺,还保留了舞狮勇猛粗犷的气势以及诙谐逗趣、惹人喜爱的神态。2007年,江山手狮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军营的雄壮呐喊到乡野的喜庆锣鼓,江山手狮始终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记者前往广渡村和江山市婺剧研究院,对此进行了采访。

  源起:诞生于仙霞山间的古老舞蹈

  今年73岁的广渡村民张有泽,是江山手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师承他的父亲张永彩。

  江山手狮的准确来历,至今已难以考证。据张有泽以及广渡村民回忆和考证,手狮应该与黄巢起义军密切相关:起义军在仙霞山区期间曾表演手狮,以粗犷有力的动作展现狮子的威武形象,隐喻义军如雄狮般战无不胜。这激发了当地村民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观摩学习,最终将手狮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引入广渡,使其在此地生根发芽,流传至今。

  手狮舞的诞生与仙霞山区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山区地势复杂,村落分散,手狮舞因其道具轻便、场地灵活的特点,迅速成为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明清时期,手狮舞进一步融入地方民俗,例如元宵灯会的游行表演,并吸收了舞龙的翻滚、跌扑等动作,形成了兼具力量感与灵动性的风格。

  手狮舞的兴起,填补了村民文化生活的空白,成为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广渡村里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提起当年的手狮舞,脸上还是会流露出眉飞色舞的神情。过去,每年正月初三起,广渡村的手狮舞队就走村串户,东家出西家进,生龙活虎地从家门口舞到家里,表演一场又一场。每场表演结束后,主人都会热情地送上红包,既表达了对舞狮队的感激之情,又寄托了对未来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一般来说,手狮舞要从正月初三舞至元宵,尤其是正月十一和正月十五这两天,是全村舞狮的高峰期,因为正月十一的风俗是“上灯”,而正月十五是元宵,这两天是人们最看重也是最需要热闹的日子。

  “那时舞狮队整天不停地舞,从村里到村外,从山脚到山顶,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甚至舞给山上仅有的三四户人家看。”张有泽回忆,手狮舞中流淌的文化血液,是让手狮舞者不知疲倦的重要动力。

  风采:“练好手狮舞,要下苦功”

  手狮舞的表演形式多姿多彩,包括“独狮”的细腻柔情,如“初醒”的懵懂、“理毛”的悠闲、“伸腰”的慵懒,以及“群狮”的磅礴气势,通过“八狮串井”的灵动、“蛟狮盘柱”的威严等阵型变换,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表演中融合武术动作,如“窜毛”“枪背”,既体现力量感,又兼具观赏性。表演伴随着唢呐的激昂与打击乐的明快节奏,与舞者的动作丝丝入扣,相得益彰。尤其是密集的鼓点,如同战鼓催征,与“争球”的激烈、“翻滚”的惊险等高难度动作交相辉映,常常将现场气氛推向沸腾的顶点。

  “我们广渡手狮的表演特点,一是‘活’,讲究人眼在哪里,狮头就在哪里。二是‘多’,动作多花样多,包括滚球、吐球、盘柱、跳狮、抛狮等,手要舞好,马步要扎好。”张有泽一边说一边演示,“练好手狮舞,要下苦功。”

  传统手狮道具,以坚韧的竹竿为骨,狮身用纸、布或绸缎扎制而成,头、尾、身、眼等部位均设计得灵活自如,栩栩如生。这种设计既便于单人操控,又保留了狮子的神韵。在江山市婺剧研究院,记者还看到了改良版的手狮道具,用轻便的塑料骨架代替竹子骨架,用更结实的新型布料代替传统绸缎,每个道具的重量可以减轻到两三公斤。

  传承: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手狮的印记

  20世纪80年代,手狮舞曾因社会变迁濒临失传。1983年,江山文化部门积极行动,组织经验丰富的老艺人重新扎制色彩斑斓的手狮,同时悉心培训了一批充满热情的青年骨干,成功恢复了这一中断了整整30年的古老表演形式。2007年,刚刚进入江山婺剧研究院的张廷方成为张有泽的徒弟。如今,37岁的张廷方是江山手狮最年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江山婺剧研究院很多人都会手狮舞。”张廷方告诉记者,出于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江山婺剧研究院的年轻人在学会手狮舞后,将广渡的传统手狮舞技艺进行进一步梳理归纳,并对其进行了更现代化的编排,以符合舞台表演的要求。江山手狮舞,作为江山市婺剧研究院的标志性“保留节目”,每年都会被精心重新编排,独特的魅力使其多次登上国内外大型舞台,成为展示江山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此外,手狮舞还尝试与现代舞蹈、影视创作结合,例如改编为《狮娃》等创新剧目,并在全国青少年才艺展演中获奖。今年,由江山市婺剧研究院表演的《江山手狮》荣获第九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在颁奖典礼上,《江山手狮》亮相主舞台,一展风采。

  尽管近年来针对手狮舞的保护措施已初见成效,然而,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仍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参与度持续不足等严峻挑战。

  张廷方告诉记者,为应对传承困境,目前正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的广泛传播力,同时精心策划文旅融合项目,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江山手狮的社会影响力。手狮舞者定期走进江山的校园,通过生动的非遗推广和演示活动,以及与学校合作开设的手狮非遗课程,将手狮舞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期望在他们心中留下难忘的手狮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