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余建成的 龙顶人生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03版:长寿之都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陈霞 文/摄 通讯员 姚肇鸿

  推荐人:朱杰 被推荐人:师父

  推荐理由: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开化龙顶,创新攻克许多难题,退休后仍耕耘不辍,积极奉献余热。

  又是一年采茶季,开化的龙顶茶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有人形容,开化的余建成恰似一杯龙顶,初尝清新爽口,再品韵味悠长,因为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交织着对开化龙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传承之路:铸就龙顶辉煌

  余建成的茶缘,早在爷爷辈便已种下。他的爷爷、父亲在开化与茶相伴,以茶为生。余建成生于1961年,1977年他下放到原开化茶叶试验场,许是自幼受家族种茶氛围熏陶,从此他踏上了与茶相伴的征程,至今已四十余载。

  彼时,开化龙顶虽天赋异禀,却仍隐匿于深山,鲜为外界所知。幸运的是,余建成得遇两位在国内茶界德高望重的名师庄晓芳和张堂恒。在名师的悉心栽培下,他一头扎进茶的世界,潜心钻研茶的色香味形等,并深深体会“一杯好茶系自然馈赠与精湛技艺的完美融合”。

  1985年,对于开化龙顶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全国名茶评选角逐中,开化龙顶如一匹黑马,惊艳亮相,一举成名。这个荣耀的背后,余建成功不可没。此后,他更是助力开化龙顶迈向国际舞台,勇夺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茶叶白毫闪烁,泛着迷人的银绿色泽。开化龙顶“银绿”之名的背后,更印证了余建成的心血与智慧。

  在追求制茶技艺的漫漫长路上,余建成始终秉持着亲力亲为的态度。退休前,身为开化县芹阳办事处茶叶技术员的他,即便日常工作千头万绪,也从未有过片刻懈怠,始终将茶技钻研放在心间。为了探寻各地好茶的独特奥秘,余建成不惜自费投入大量资金,四处搜罗不同产地的好茶,亲自上手制作,然后进行细致入微的测评。测评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踏上租地种茶之路,开启属于自己的茶园探索之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开化龙顶制作技艺。

  数十年来,每日早起,余建成在喝过茶、用过早饭后,便习惯性地一头扎进山里。开化每一片适合种茶的山林,都承载着他对茶树的牵挂与探索。

  创新之途:拓展茶韵边界

  “农业是一门极具挑战的行业,蕴含着深厚的技术门道,从业者必须耐得住寂寞,具备勤奋吃苦的精神,还要有敏锐的悟性,才能做好农业。”余建成能将农业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并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拥有这三项特质,还有常人所不能比拟的热爱。

  在余建成的认知里,从事农业不仅要知晓其中的艰难困苦,更要深入探究艰难背后的根源。与泥土亲密接触,让他感受到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踏实与满足。因为他深知,要成就一款顶级好茶,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把控,例如,日积月累的观察,让他确定雨后隔天再采摘的茶叶,其品质往往最上乘。

  早些年,不少人对余建成的做法表示不解,觉得他太“傻”,连一件好衣服都舍不得买给自己,省吃俭用的钱都拿去租地种茶,但余建成却“痴”笑道:“每个人的爱好与追求不同罢了。”

  1985年,开化龙顶虽已收获诸多赞誉,却仍存在一个美中不足的问题——茶叶仅能冲三泡,之后便淡然无味。为攻克这一难题,他耗费30多年时间,从茶叶的成熟度把控、产地的精细筛选、海拔的精准考量到加工工艺的反复优化,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与尝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通过杂交培育出“黄化种”,成功解决了开化龙顶不耐泡的难题。如今,现场冲泡,十泡之后的开化龙顶依然香气四溢,口感醇厚,茶叶触感细腻绵软。看到自己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一向不善言辞的余建成,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奉献之心:持续传递美好

  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安逸闲适的晚年生活,但在余建成眼中,这却是人生新征程的起点,他正以积极的生活态度,续写人生华彩。

  退休后的余建成,不仅精心经营着几块生态茶园,更在茶的领域持续深耕,大胆创新。“这是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这条山路走走要4个多小时,沿途都有我种植的药材。”余建成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他对山林里每一个种植角落都了如指掌,每日穿梭其间,已然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心中,致力于让自己吃得安心,让更多人吃得放心,是他投身农业的原动力。

  记者看到,余建成常开的一辆汽车,行驶里程已超35万公里,车上常年备着一双雨鞋,脚下常穿着一双布鞋,这便是他深入茶园、亲近土地的标配。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知名茶产地,精心收集了数百个茶树品种。余建成对茶树品种的探索热情至今不减,每发现一个优良品种,无论路途多么艰辛,他都要亲自驱车前往考察,追根溯源。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他能从光照、水汽、地形朝向、土壤特性等多个维度,快速精准判断一块土地是否具备孕育好茶的条件。只要到达现场,茶树的生长出现什么问题,他也一看便知。

  余建成令人钦佩之处,还在于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退休金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倘若凡事以盈利为目的,往往会适得其反。”

  如今,许多当地茶农在种茶过程中遭遇解决不了的难题,仍会向余建成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且只要到了现场,就能迅速洞察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分享给大家。

  家族种茶的传统在他身上得以延续与升华,余建成以茶为纽带,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诠释了他坚守的价值观——“人活着并非仅取决于物质富足程度,而是源于内心生活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