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钧毅 余慧仙) 4月4日,一对来自北京的新人李家薪和魏海楠从网上看到残疾人之家的绒花制品,不远千里来到衢江区华颐达残疾人之家,为婚礼挑选伴手礼。两人在手工作业间试戴后,敲定了“千里江山”“银杏”等多种款式共150枚绒花胸针。
“我们经常参与公益事业,购买残疾人朋友制作的绒花胸针作为结婚伴手礼,特别有意义。”李家薪说。
除了订单销售,购买制作绒花的材料也有一个爱心故事。
3月7日,华颐达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徐建英像往常一样,在购物平台为手工小组购买制作绒花的蚕丝线时,因凑单未达200元包邮门槛犯了难。
就在徐建英准备放弃时,店主孙玥主动询问用途,得知蚕丝线将用于残疾人士手作后,孙玥当即决定免费捐赠,并向徐建英发送了0.01元的象征性购买链接。徐建英深感过意不去,拍下正常价格订单,却被孙玥果断关闭并退款。
这份爱心并未就此停止。次日,孙玥在粉丝群分享了华颐达残疾人之家的事迹,一位客户深受触动,自掏120元购买蚕丝线捐赠,并留下暖心寄语:“这盒蚕丝线是送给你们的掌声,每一根都藏着坚持的力量……你们的存在,就是给生活最好的礼物。加油!”
3月8日,饱含暖意的蚕丝线寄出;3月14日,徐建英收到材料,为了表达对店主和那位客户的谢意,手工小组成员花费近两周时间,精心赶制出两枚绒花胸针和两枚发簪,于3月26日回赠给孙玥和那位客户。孙玥在电话中感慨:“收到的绒花作品精致可爱,我在工作中常接触残疾人,深知他们自食其力的不易,就想尽份力。”
如今,承接150枚绒花胸针订单的7人手工小组,已投入制作,预计耗时2个月完成。徐建英介绍,看似小巧简单的绒花,制作工序不少于20道。掐丝款绒花更是多达30余道工序,包括掐丝、排线、梳绒等,手工小组通过分工协作制作成品。
从材料捐赠到订单支持,这一枚枚绒花胸针的背后,是爱与公益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