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春菜要适量,莫让春笋变“春损”

日期:04-04
字号:
版面:06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腊莎 通讯员 张晓敏 吴玲晓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类时令春菜陆续上市,市民们可以尽情品尝“春天的味道”。其中,春笋以其鲜嫩的口感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然而,春笋虽鲜美,但如果食用不当,也可能暗藏着“隐患”。

  连吃4天,春笋化身“春损”

  “医生,我胃不舒服,疼得厉害……”近日,50岁的刘红(化名)一脸痛苦地来到衢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向主任中医师许宝才诉说着自己的症状。她轻轻揉着肚子回忆道:“上周我儿子挖了好多春笋回家,用咸肉炖了满满一大锅。连续吃了两天后,我就感觉胃有点不太舒服,可当时没太在意。”

  见母亲爱吃笋,孝顺的儿子再次上山挖了大量春笋回家。于是,咸肉炖笋、清炒笋、笋炒酸菜、油焖笋……各式各样以笋为主料的家常菜接连上桌,一家人连续4天都在吃春笋。“这两天肚子开始一阵一阵地疼,而且大便呈现柏油样。”刘红忧虑地说。

  胃痛、黑便,且症状与吃笋有关。根据刘红的这些表现,许宝才初步判断她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建议其进行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刘红的胃部有巨大溃疡,表面附着血痂,判断是食用春笋后引发的胃溃疡相关出血。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像刘女士这样因食用春笋前来就诊甚至住院的市民。”许宝才表示,很多衢州人都喜欢吃春笋,在近期门诊中,近20%的患者都是在食用春笋后,出现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等不适症状,严重的更是引发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

  为什么吃笋会消化道出血?

  “春笋富含粗纤维和草酸等成分。丰富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与此同时,粗纤维就像一个‘钢丝球’,极易划伤消化道。尤其是对于胃肠功能较弱,或者本身就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来说,很容易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等问题。倘若出血量较大,还会危及生命。”许宝才提醒道,进食的笋有可能在肠道内堆积,损伤脾胃。特别是老年人、儿童、长期卧床以及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差的人群,不建议大量食用春笋。

  此外,春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鞣酸等物质,这些成分容易与其他食物成分发生结合反应。大量食用不仅容易刺激肠胃,还会影响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对于肾结石、胆结石等各类结石患者来说,食用春笋可能会加重病情。脾胃虚寒、手脚冰冷以及过敏体质者,也不宜过多食用。

  春笋这样吃,安全又鲜美

  1.要先焯水:新鲜的春笋中含有氰化物、氰苷、单宁、草酸、麻黄碱等物质。直接生吃,不仅口感苦涩辛辣,还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不过,这些成分都能溶于水,且不耐热。在烹制春笋前,将其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既能软化粗纤维,又能使70%的草酸流失。从口感方面来说,还能去除春笋原本可能存在的涩味和麻味。一般在沸水中焯水7至10分钟,便可大幅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

  2.一次不要吃太多:春笋切勿空腹食用。在食用春笋前,先吃几口饭或者喝口汤,都能有效减轻春笋对胃黏膜的刺激。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顿春笋的食用量不宜超过200克。

  3.要注意饮食搭配:春笋性寒,为平衡其属性,建议与肉类、鸡蛋等搭配食用,避免与寒性食物一同进食。此外,春笋与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一同食用,极易引发结石。因此,在食用春笋时,不宜总是与富含钙的食物搭配,比如菠菜、海鲜以及高蛋白食物。食用春笋后,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例如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鲜等,以免诱发肠胃不适。

  此外,许宝才还特别提醒,春天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马兰头、香椿等野菜大量上市的时期。这些春菜和春笋一样,大量食用都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建议大家不要过量食用春菜。一旦出现腹痛、黑便、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