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家熔 文/摄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里,健康饮食日益成为大众的追求。而素食,正以更多样化的形式重回人们的餐桌。素食不仅有助于调节肠胃、降低胆固醇、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还能让身体更加轻盈。在中大·朗园康养酒店,每逢周六、日中午营业的“朗园素食养生自助餐”,便成了众多健康饮食爱好者的新宠。这背后,是朗园康养酒店对优质康养服务的积极探索,也反映出城市居民对日常饮食结构的重新思考。
环境与菜品:
从“小而简”到“精而美”
上月的一个周六,记者来到中大·朗园康养酒店一楼大堂,只见右侧餐厅内热闹非凡。明亮通透的用餐环境,瞬间让人心情舒畅:洁白的大理石桌面搭配整齐排列的白、绿色座椅,与室内暖黄灯光相互映衬,营造出温馨的氛围。热菜区蒸汽缭绕,凉菜区清爽整洁,手工档口烟火气十足,食客们在琳琅满目的菜品区穿梭,挑选着自己喜爱的食物,把盘子装得满满当当。
“去年6月刚开业时,菜品只有四五十种,餐具也很普通。如今,我们有五谷杂粮、砂锅汤煲、冷菜热菜、各类手工小吃、面食、甜汤等七十余种菜品,还会不定期更新。”中大·朗园康养酒店项目负责人汪建凤指着餐台介绍道。随着食客数量的增多,这间素食养生自助餐厅悄然升级:砂锅煲类换上了保温性更好的器皿,餐盘从普通白盘换成了可分区放菜的格子盘;蒸红薯、土豆、玉米等蒸菜,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原本的味道,手工菜更是其中的亮点。
“很多客人都是冲着师傅的手艺来的。”汪建凤提到的师傅,是专门为素食餐厅配备的主厨。这位凌晨4点就开始备餐的主厨,经常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学习新菜品,还会从传统衢州小吃中获取灵感:把油豆腐塞肉的“肉馅”换成笋干碎等素馅;还推出纯素版的酱粿、豆腐饼、豇豆饼和萝卜丝饼等。
“外皮酥脆,内馅清甜,我一口气吃了四五个。”食客龚先生对萝卜丝饼赞不绝口。另一道“油豆腐塞笋干”同样备受欢迎,回衢看望老人的食客徐先生感叹道:“原以为素食就是水煮青菜,没想到吃了三块豇豆饼都不觉得寡淡,还有油豆腐塞笋,口感丰富,味道特别鲜。”
初心与坚持:
养老事业中的健康探索
“这里最初只是为园区长者‘换换口味’的尝试,没想到成了衢州为数不多的素食选择。”汪建凤道出了这间素食自助餐厅背后的故事。中大·朗园康养酒店是中大朗园康养综合体的配套服务机构,康养综合体住着300余位老人,虽然项目有2个食堂供老人选择,但是长期吃食堂餐难免会吃腻,而且对于大多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偶尔食用低油盐、高膳食纤维的菜品,有助于健康管理。为向客人提供更专业的素食服务,餐厅团队调研了国内许多不同类型的素食。
起初,朗园素食养生自助餐的顾客主要是园区老人,但随着菜品升级和口碑传播,外来食客的比例逐渐上升到70%。更让团队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年轻家庭也成了常客,“有一家三口每周都来,说这里菜品选择多又健康,孩子也爱吃。”汪建凤笑着说。
尽管客流量增加,但餐厅始终面临盈利压力。汪建凤坦言:“折扣后不到25元的收费标准,营收连人工成本都难以覆盖。支撑团队坚持下去的是我们物产中大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责任感。“公司将餐厅定位为‘公益尝试’,哪怕不赚钱,只要能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和服务素食爱好者就够了。”在美团APP4.8分的评价页面中,“干净”“美味”“环境好”“选择多”成了食客们评价的高频词。
“吃素不必刻意,偶尔尝试也是给身体放个假。”汪建凤观察到,许多非素食者正成为餐厅的“新粉丝”。一位三高患者每周固定来这里“清清胃”;不少年轻白领把这里当作周末轻食站;甚至有些“无肉不欢”的食客也被这里的手工菜所征服。这种“弹性素食”理念正好契合现代人的需求——无需彻底改变饮食习惯,就能以较低负担享受美味。
如今,餐厅计划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展餐台,提供素食点菜服务或尝试每天营业。对于食客来说,这份人均不到30元的素食体验,早已超越了“吃顿健康饭”的范畴。正如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就餐的母亲所说:“在这里,吃饭成了感受自然滋味的过程。”或许,这正是朗园素食养生自助餐更深层次的意义: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一家以服务老人为初心的餐厅,意外唤起了更多人对健康生活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