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丽芬
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访发现,菊花在祭扫用品市场独占鳌头,而品类丰富的青团也让市民沉浸式体验了清明节的独特韵味。
文明祭扫带热花市
近年来,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文明祭扫理念的广泛传播,鲜花类和仿真花类产品渐渐成为祭扫用品市场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用它们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在市区道前街的一家殡葬用品店内,仿真花被放置在十分显眼的位置。这里既有价格亲民的花束,也有包装精美、造型各异的花篮。清明节前,朱女士采购了1000余盆(束)仿真花,售价在2元至10元。
“冥币纸钱、纸扎这类传统祭祀用品的销量急剧下滑,仿真花的购买者越来越多。”店铺负责人朱女士表示,文明祭扫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烧纸钱祭奠的市民反而渐渐少了。
在市区花鸟市场,黄菊和白菊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鲜花店老板彤彤告诉记者,近期菊花的订单量明显增多。“鲜切花花束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彤彤还表示,由于供货渠道稳定,今年菊花的价格并未出现波动。
节令食品占据C位
在衢州的各大商超、烘焙店铺,青团被摆在显眼位置,俨然已成为市民选购的热门商品,其中,蛋黄肉松、芋泥奶酪等创新口味青团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市区上街的意诺面包店内,一进门就能看到青团专区。一名店员向记者介绍,最近,店内青团的销量稳步上升。
吴燕君是江山人,自主经营农副产品,自3月下旬以来,清明粿成为店里的销售冠军。“江山人对清明粿情有独钟,清明前的艾草最为鲜嫩,榨汁后融入糯米粉中,香气扑鼻。”吴燕君介绍,“我们店的老顾客很多,他们每年都会来购买,近期一天最多能卖出5000余个。”
对于众多市民而言,清明节品尝青团,品味到的不仅是春天的气息,更是浓浓的乡情与亲情。市民严女士和家人每年清明节都会制作手工青团,“每到清明节,只要吃上一口青团,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严女士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