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纸上故人归

日期:04-03
字号:
版面:03版:人文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罗东哲

  春风拂柳,又至清明。

  清明节,不仅是 “二十四节气” 中标志时节变换的重要节点,更是华夏大地传承千年的传统祭祖节日。

  当人们手持艾草、鲜花,走向先人长眠的青山时,《衢州晚报》“一封寄往天堂的家书”特别报道,再度如约而至。

  这叠浸透着墨香的报纸,不仅是寄托哀思的信笺,更是一面映照文化根脉的镜子,一座连接生死温情的桥梁。在这样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里,我们再度以笔墨为舟楫,让绵延千年的孝悌之思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相遇相融。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古时,士人墨客便以诗寄情,苏东坡在密州任上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泣血之作;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气呵成,倾诉对侄儿的痛惜,对自己未能救济的百身莫赎的痛心……

  在这个可以倚靠AI技术“复活”逝者的时代,家书成为了对抗时空的温柔革命。自征文启示发出后,我们陆续收到了200余封读者写下的家书。这些流淌着体温的文字,不仅让特刊编辑们动容,更让生者与逝者在精神世界重逢。我们认为,这也是这份特刊的重要意义所在——科技可以改变祭奠形式,但对生命的敬畏、对亲情的珍视,始终需要心灵的温度来滋养。这既是将传统家书文化转化为媒体时代的公共表达,也是一次通过书信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也许,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事死者,如事生”古训的践行,也为南孔文化中“诗礼传家”的精神找到了恰当的载体。

  虽说“万物皆可云”,但寄往天堂的家书给了我们特有的仪式感——它让忙碌的人们获得暂停键,让异乡游子找到情感锚点,让城市文明保留住最柔软的褶皱。

  春风掠过衢州古城墙,将特别报道的墨香送往远方。那些落在纸上的思念,终将化作滋润心田的春雨,让生者更懂珍惜,让文明永续绵长。这或许就是“寄往天堂的家书”最深沉的力量——它让清明的雨,不仅落在青冢之上,更落在活着的人心里,浇灌出跨越生死的人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