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父亲:
您离开我们已经42年了,但您的音容常萦绕我心头。
儿今年已75岁,身体尚健,大概是因为您的遗传,我爱好文化历史,依然笔耕不辍,也写过几本书,报刊杂志常见拙文。
老家安徽黟县去过三五次,如今桑溪姚村的村道已经与县城相连。因为有两个5A级景区——西递、宏村,来往游客很多。老家景色不错,徽派建筑、臭鳜鱼很吸引人。
您临终前交代给我两个遗愿都已实现:一是把您手写的《本族宗辈》交给了姚村一个叫姚英贵的人,他曾在安徽省文化厅工作,现居村里。我和他一起帮助整理和编写村史、家谱。在编纂的过程中,有两大发现:儿的伯父姚庆炎于1938年7月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师,曾任输送连中尉连长。1942年8月,他在祁门径公桥对日作战中牺牲,现黟县民政部门已确认他为抗战英烈;二是从家谱中查到,黄炎培(中国民盟创始人之一)夫人姚维均乃爷爷堂妹,现我和他们后人有联系。
我现在依然保存着您抗美援朝送新兵时车祸受伤的照片和您的部分遗稿。
您还记得您的继任者汤志渝、徐志芳(曾当选为浙江省省人大代表)、朱少麟吗?他们均已退休。也许因为您冥冥之中的托付,退休后的我,应朱少麟之邀,被聘为衢州中百商厦企业文化顾问,协助编辑《中百之声》企业报,当年还被评为优秀企业报。我和朱少麟也成了好朋友。我们在一起,经常回忆起您的二三事。您负责分房,曾三次让房。负责下乡知青返城招工,您拒收礼品。家人想购买紧俏商品,您不让开后门。病重时,您仍负责衢州市第一次人口普查,彻夜不眠地工整书写有关资料……至今这些事仍让他们津津乐道。您一手创建的百货大楼现已拆除,邻边的糖烟酒大楼和新华书店也已拆除,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商业综合体,叫国金中心。原南街十字街头的盈丰棉布店已改建成中百商厦,今虽已改作他用,但“中百商厦”四个大字依然醒目,在默默地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您的孙女现为公务员,外孙今年将迎来高考。我们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衢城的变化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新的建筑和设施让生活更加便利,但老街的韵味依然保留,让人不禁想起您在时的点点滴滴。
愿在天堂安好!
儿子 姚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