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佩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龙游境内的龙游瀫,是浙江省首批观鸟胜地之一,每年有近十万只鸟类飞抵,是亚洲东部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站和夏候鸟的重要繁殖地,也是全球三大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通道之一。
3月27日,记者来到龙游瀫,近距离感受这群“飞羽精灵”的独特魅力。
冬去春来候鸟知
“近期是龙游瀫最安静的时候。”龙游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船厂监测点监测员方六平介绍,“冬候鸟已陆续北归,夏候鸟只有白鹭、燕子等先到了。”
实际上,龙游瀫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鸟类栖息。每年秋冬时节,成群的小天鹅、野鸭、灰雁便会如约而至,在这里安然越冬;初春时,冬候鸟北归,夏候鸟陆续抵达,在这里筑巢繁衍;还有不少过境鸟(旅鸟)在这片水域嬉戏觅食。
方六平指着远处的浅滩说:“前几天还观测到路过的黑翅长脚鹬在觅食,它们每年都会在这里停歇,高峰期有三四百只,场面十分壮观。”
谈话间,小船带着记者和方六平缓缓驶向江心岛。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一群黑灰色的水鸟映入眼帘。“快看,那是白骨顶!”方六平一眼就认出了这些“老朋友”,它们在春日的晴空下悠闲地游弋,时而轻摆身躯,时而点头致意,在碧波间划出优美的弧线。“它们是龙游瀫的冬候鸟,一般在清明前后会启程北归。”
稍远处有一块凸起的平地,几棵高大的柳树已吐露嫩芽,枝桠间,数十个灰色鸟巢错落分布。近百只白鹭与夜鹭或在枝头小憩,或展翅翱翔。它们的身影与苍翠的柳枝相映成趣,为春日的江面平添无限生机。
“这是最早抵达的夏候鸟。”方六平相告,“这些白鹭和夜鹭虽然习性不同,但都会选择在这片树林里筑巢、繁衍后代。你看那些密集的鸟巢,就是它们共同经营的‘育婴区’。”
在江心岛周围,几节藕裸露在浅滩上,那是方六平前两天刚种下去的藕苗。“藕能净化水源,夏天能长出美丽的荷花,冬天也能成为鹤类的食物。”方六平说,希望今年冬天白鹤能在这里越冬。
鸟类监测实现智控
阳光洒在江面上,折射出粼粼波光。龙游县林业水利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应建平架起一台半米长的专业长焦相机,熟练地调整焦距。随着“咔嚓”声响起,白骨顶、白眉鸭、白鹭、夜鹭等鸟类的身影被定格。作为资深“拍鸟达人”,她的镜头已捕捉到180多种鸟类,其中绝大多数拍摄于龙游瀫。
“这里是观鸟爱好者的胜地。”应建平说,“每到秋冬季,成群的冬候鸟陆续抵达,观鸟爱好者也会纷至沓来。特别是鹗来到后,全国各地的‘追鸟人’都会赶来,一睹它的风采。”
观鸟热潮带来了不少意外发现。“早些年发现的鸟类,很多来自观鸟爱好者的发现,比如黑鹳,就是北京的一名鸟友观测到的。”应建平说,“之后有了红外相机,鸟类监测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了。目前,龙游全域布设了200多台红外相机,发现了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勺鸡等一批珍稀鸟类。”
如今,传统的观测方式正在被科技赋能。在龙游瀫边的水闸美术馆,一套全新的鸟类智慧监测系统已经完成初步验收。这套系统堪称“鸟类AI管家”,它能通过分布在湿地各处的4路高清视频设备和2路专业音频设备,实现对龙游瀫鸟类的实时智能监测。系统不仅能识别追踪鸟类活动,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估种群动态和行为特征,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已试运行一个多月,目前还在优化完善中。同时由水闸改建而来的观鸟台也基本完成。”应建平介绍,“待正式投用后,这里将打造成为集科研监测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智慧平台。我们将不定期开展观鸟研学活动,让这套‘会说话’的监测系统,带领公众走进神奇的鸟类世界。”
近年来,龙游以林长制为引领,充分发挥当地鸟类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鸟类栖息环境,引导群众和观鸟爱好者文明观鸟、科学观鸟、安全观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迁徙鸟类的新记录、新分布种类大幅度增加,野生鸟类种群数量逐步增长。我市已观察并记录的野生鸟类有370余种,而龙游瀫就聚集了130余种,其中有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黑脸琵鹭、白鹤、卷羽鹈鹕、青头潜鸭、白头鹤等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小天鹅、鹗、白琵鹭、白额雁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