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是一种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的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数据显示,自2016年正式试点至今,长护险制度已向社会交出可圈可点的答卷:覆盖49个城市1.8亿人,累计惠及260万人,为群众减负超800亿元。
由于长护险制度筹资的主要来源是医保基金,基于代际转移支付模式的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且长护险制度聚焦“保基本、广覆盖”,这也为商业保险作为社保补充留下了较大空间。
“从保费增长来看,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大部分业务都已经进入存量状态,而长护险的普及,哪怕只覆盖现有客户的30%至50%,也是非常庞大的增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指出,“从业务上是增量,从投资端而言,康养赛道又是投资未来的优质标的,既能实现产业融合,又可以在长周期的投资中获得回报。在缺乏投资标的、利率中枢下行之时创造更高收益的可能。”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于多层次长护制度的期待。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目前国家层面推的长护险保障水平一定是保基本的,尤其从现在整个试点情况来看,长护险比较偏重度失能。在此基础上,群众对于更高层次、更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尚未被满足,因此我们需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进行补充。
龙格则将多层次长护制度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类社保的长护险;第二层为类似于惠民保的普惠型长护险;第三层为商业补充型长护险,这其中又包含税优型长护险、普通长护险和更高端的私人长护险。
在服务体系上,各保险公司也在近年以居家养老服务为抓手进行布局。
中国平安在业内最早进行探索,于2022年3月1日推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年9月23日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以三位一体的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为核心,为长者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
2023年,中国太保寿险联合太医管家推出了长者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百岁居”,规划包括安全管家、就医管家、照护管家在内的多方位服务体系。
另外,中国人寿推出的“暖心居”、友邦保险的康养管家、阳光人寿的“阳光孝无忧”、大家保险的“居家安养”等,都是业内知名的居家养老品牌。据统计,已有超过20家险企正在布局居家养老新赛道。
除了寿险和健康险,被养老金融隔绝在外的产险公司在长护责任上也可探索相关机遇。
有大型财险公司战略人士指出,作为重日常运营,轻金融属性的养老机构,其实和产险公司的契合度比寿险更高,“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不光对银发一族带来很多冲击,也同样给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针对老年人生病住院时短时护理的需求,产险公司一方面可以开发住院护理保险产品,产品可借鉴车险的NCD机制,上年不住院次年保费打折;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在经营长护险积累的经验,规范和提升护理公司的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规范程度,实现患者、护工、保险公司的三赢。”他指出。
对于目前良莠不齐的养老机构,该人士认为,产险公司可基于被保险人与养老机构签订的合同,承诺收取保费后,会监督养老机构如实履行合同上的所有服务内容。一旦被保险人发现服务质量严重背离合同,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同时保险公司向养老机构代位追偿。保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承担起弱势老年群体对社会养老机构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据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