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解锁 节水 与 水土保持 密码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08版:南孔少年·小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水,是生命之源,为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营造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加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教育,常山县林业水利局联合衢报常山小记者分团举办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趣味研学活动,小记者们走进常山县水土保持科普馆和水土科技示范园,了解水土保持知识、原理及水资源保护利用方法。本期校园专版将带大家一起去揭开这些关于节水和水土保持的奥秘。

  我是“节水小卫士”

  常山县天马一小二(4)班 姜莱

  小记者证号 C250215 

  指导老师 毛丽娟

  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我们参观了常山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一进园区,就看到墙上的水循环模型。原来,天上的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入海洋,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通过蒸发和蒸腾,水又会回到大气中,形成新的雨云。讲解员叔叔告诉我们,水是不断循环的,但如果我们浪费水,就会破坏这个循环。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水土流失的模型。没有树木保护的土地,雨水会把泥土冲走,造成水土流失。这让我意识到,水土保持是多么重要。

  回家后,我主动当起“节水小卫士”,提醒妈妈洗菜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爸爸刷牙时也要记得关水。我还把洗澡时间缩短了,并且用洗脸水来浇花。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的脸上露出笑容。

  水土科普活动乐无穷

  常山县实验小学二(3)班 徐米涵

  小记者证号 C250153 

  指导老师 蓝君红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衢报小记者活动。

  一路上,我们兴奋不已,在说说笑笑中很快就来到常山县水土保持科普馆。只见一座高大的房子,此时风儿吹,大树沙沙地响,好像在说:“孩子们,快到房子里玩吧!”我情不自禁地走进房子里,墙上有一条“瀑布”,我伸手摸去,原来是AI裸眼技术。

  我在水土保持园,了解到“大禹治水”等水土治理的历史以及“地震、冰雪、泥石流、洪水、暴风雪”等水土自然灾害类型。后来,我们还了解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洪水的危害,泥石流造成的损失等。我们还观看了人工降雨工程,还了解了百叶箱,人工防灾技术。

  虽然这次活动只有短短一小时,但我真的好开心,以后我要向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用水。

  珍惜每一滴水

  常山县实验小学五(2)班 徐睿妍

  小记者证号 C250165 

  指导老师 邹爱珍

  在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间,在江南水乡的阡陌交错里,在东北黑土地广袤平原上,中国人与水土的关系编织成了一部厚重的文明史诗。跟随着讲解员叔叔的脚步,我们来到常山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了解关于水土保持的知识,以及对水土保持的规划措施。

  刚走进大厅,投放在墙壁上的各种文字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上面写着各种描写常山地形的诗句,金光闪闪的字体,在蓝色的背景下衬托得更加闪耀。向里面走去,有一块介绍常山地形的牌子,讲解员叔叔介绍:“沿着钱塘江跳跃的脉搏,向南园追溯,可见常山港在水文版图上摇曳的身姿。境内流域总长46.6千米,境内流域面积3176.1平方千米……”听着这些介绍,我不禁感叹这一江碧波滋养着常山生灵,富饶着百姓生活,见证着千年历史,真不愧“金川”!

  再向里走,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是怎么流失的呢?水土流失包括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等。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受灾重,治理难。我们国家也为保护水土不断努力着。

  从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到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土保持的理念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我们面对自然的基本态度。

  水是生命之源,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保持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发展,请大家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每一寸土吧!

  神奇的水土世界

  常山县实验小学三(2)班 段怡萱

  小记者证号 H250159 

  指导老师 刘冬云

  3月21日,我带着满心期待,踏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启探索之旅。

  一进园区展馆,一座植树场景雕塑吸引了我:有的挥锄耕地,有的持铲挖坑,有的扶着树苗……所有的劳动者眼中满是对绿色家园的憧憬。

  人工模拟降雨区域更是神奇,尽显科技魅力。只见上面装着“导弹发射器”,我心想:这莫非是“常山军事局”?这时,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边展示人工模拟降雨边介绍:“人工降雨区是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喷射型模拟仿真降雨系统设备。各水槽出水量不同,可直观地看到在同样降水条件下,不同坡度和植被对水土的影响,还能分析出什么植物在什么坡度下面最能留住水土。”

  随后,我们在气象站又学到不少知识,如风向标用来测量风的方向;风速仪测量风的速度;紫外线仪器是测量紫外线的强弱度;温度计可以测量当天的温度;湿度计则是测量湿度的……

  研学活动落下了帷幕。这次研学,让我们领略到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奇妙,深刻感受到人类守护生态环境的智慧与努力,在心田播下保护水资源的种子,我们要争做惜水如金的“环保小卫士”!

  立志做环保小卫士

  常山县天马一小三(1)班 甘一禾

  小记者证号 C250230 

  指导老师 施翠翠

  星期五,小记者们参与了一次特别活动——参观常山县水土保持科普馆。

  一进入科普馆,我们就被馆内展示的内容吸引。尤其是洪水来袭的模拟演示,十分逼真,令人震撼。让我真正体会到洪水来临时是多么危险。

  随后,我们来到人工降雨模拟区,这里主要用于模拟自然降雨,方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雨水对土壤的影响。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我们目睹了人工降雨如何影响土壤的过程。我深感意外:雨水竟然会冲刷土壤,造成水土流失!

  在沟道过水效果区,沟道过水区形状和大小的设计大有讲究,目的是为了让水流有序通过,防止水土流失。听完介绍,我明白了保护水土的重要性——如果不保护水土,土地就会变得光秃秃的,水流也会裹挟着泥沙向下游冲去。

  这次活动让我大开眼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知道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同时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水土保持园参观记

  常山县天马一小二(1)班 何琚若兮

  小记者证号 C250210 

  指导老师 周韵

  “哇!今天可是超特别的星期五!”我要去水土保持园当小记者啦!

  水土保持园坐落在一个小山沟里,一进园区大门,一座大大的科普馆映入眼帘。再往前走是个小山坡,上面满是绿油油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花儿。讲解员老师说,这些植物都有自己的“使命”,比如柳树能抵挡沙尘暴,像战士守护我们的家园。

  走进科普馆,“生态常山一江碧水送钱塘”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馆里还藏着许多科学知识!我看到了土壤是怎么慢慢形成的,1厘米厚的土壤通常需要100年的时间!馆内还介绍了常山的悠久历史,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讲解员老师给我们讲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就像是土地在“生病”,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

  在观看了许多因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房屋、生命和财产造成伤害的例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好在老师也教了好多应对的办法,让我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最后,我们来到室外,讲解员叔叔给我们介绍了气象站的工具及其作用,我听得可认真啦!

  这次参观,我懂得了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用心保护我们的土地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