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来,给你的创作土壤施点肥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05版:南孔少年·小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小燕 常山县天马二小教师 衢州市名师 高级教师

  同学们,还记得上一篇老师说过阅读和积累就像是给文学创作引来了“源头活水”吗?有了它,才能让文学创作的种子破土发芽。那么,如何才能让“小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给你的创作土壤“施肥”。

  一、拌点“引经据典素”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明明两篇差不多的作文,字数差不多,事例差不多,书写差不多,可是得分却相差很多。其实,区别可能就是因为那一点点的“文化元素”。举个例子,同样写读后感,一个同学开头是这样的:“暑假里,我阅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另一个同学的开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合上《西游记》,我的脑海就蹦出了这句诗。”是不是高下立见?引经据典不仅为文字增色,还能透露你的阅读视野和知识沉淀。

  二、撒点“活色生香粉”

  万物有声有色,世界才多姿多彩。我们写作也是一样,词语闪闪发光,文章才有声有色。要让词语发光,首先要让它有色彩。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大家耳熟能详,每次翻开它,我总被开篇的这几句话吸引:“乡间真是十分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啰嗦地讲着埃及话。”你瞧,这是多么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读着这些闪光的词语,一幅乡村风光油画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要让词语发光,其次要让它有声。比起“忽然响起一阵雷声!”“一种窸窸窣窣、呼呼噜噜、轰轰隆隆的声音从东北方向滚滚而来,一时间天地之间仿佛有无数只春蚕在野咬桑叶,无数只家猫在打着鼾,无数匹野马掠过原野。”是不是更震撼?

  要让词语发光,还得让它有形。有位同学这样描写花的:“腊梅花开满了枝头。”汪曾祺笔下的腊梅花盛开是这样的:“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读来是不是更可观、可感?这样的词语就是化笼统为具体的“活色生香粉”!

  同学们,让创作土壤更肥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添油加醋料”“移花接木术”“颠倒黑白丸”……这个春天,让我们用心做个花农,让文学创作的土壤长出一片灿烂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