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邹雪飞) 近日,龙游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位因食用山楂引发胃结石的患者。家住龙游县滨江花园小区的祝阿姨,前几日因饮食过量,导致胃部不适。在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无果后,听闻山楂有助消化功效,便一口气吃下了十几颗。没想到,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阵发性疼痛。经医院胃镜检查,祝阿姨胃内发现了“胃结石”。
龙游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解释,山楂富含鞣酸,在胃酸环境中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成为结石核心。山楂中的果胶在胃酸作用下凝胶化,与鞣酸蛋白结合形成坚硬团块,会增加结石风险。尤其是空腹时,胃酸浓度高,鞣酸与蛋白质更易结合,此时食用山楂,患胃结石风险更高。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应避免空腹食用山楂,饭后食用为佳。同时,要控制食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食用后多喝水,稀释胃酸。胃酸过多、胃动力欠佳或患有胃病的人群,更应谨慎食用山楂,减少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