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言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呼吁,希望学校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除该校外,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早已将3000米跑纳入体测项目,关于长跑在高校的存废问题也曾多次引起社会热议。(3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学生表示,3000米长跑对体能要求较高,部分同学在体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甚至有学生因过度劳累而受伤。他们认为,体测项目应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因高强度的运动对学生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000米长跑作为体测项目在高校中的实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这一项目被广泛采用。例如,清华大学早在1998年就开始进行3000米长跑测试,并且采用了比国家要求更高的标准。此外,其他高校如山东大学和同济大学也早已将3000米跑纳入体测项目?。所以,3000米长跑并不是新鲜事,经历了近30年千万高校学子的实践,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当前,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学校既要倾听他们的呼声,也要有自己科学理性的判断。
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肥胖、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一些高校发现,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很多男生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立定跳远跳不远,不少学生短跑爆发力不足,存在“长跑恐惧”。18-25岁,本该是生命周期中体魄最强健的时刻,如此现象的背后更值得让人反思。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大学生来说,健康的体魄就是干事创业的本钱。“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清华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喊出的这句口号,主要是鼓励清华学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强健体魄、为国效力。60多年过去,这句话依然适用于当下的大学生。
3000米长跑作为体测项目,并非一个简单的体育测试,更多的是以测促练,让更多大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3000米长跑作为体测项目是否取消,每个人心中应该有了答案。
当然,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学校可以基于自身条件开设更多特色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运动选择,帮助学生提升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健身打卡、阳光体育、运动挑战等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够达到保持健康、强健体魄的目的,都可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