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俊 通讯员 应胜毅
GDP达到2262.8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990元,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91.5%,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816.76万人……3月23日,衢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联合发布《2024年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涵盖城市建设、交通、旅游、人口等方面,其中不少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人均可支配收入50990元
对老百姓而言,日常消费是最基本的生活构成。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消费市场“乘数效应”的持续释放,人们的消费欲望被逐步唤醒。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7.12亿元,增长6.0%。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1171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1%。
一批行业取得不错的成绩: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6%。
“‘两新’政策的出台,对刺激消费帮助很大。”普农家电商场总经理俞雁飞说,自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启动以来,商场内的客流量大幅增长,订单量也如雪花般不断飘来,由于派送单较多,商场专门增派了人手,延长派送人员的工作时间,以此满足客户需求。
网购时代,快递行业继续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快递业实现业务收入10.31亿元,增长13.7%,其中,快递收件20065.3万件,增长18.4%;快递派件23756.1万件,增长23.1%。国际及港澳台收件表现抢眼,全年共有19.2万件,增长144.4%。
对此,资深“剁手党”许晓燕深有感触。她坦言,这些年,自己十分习惯上网淘宝,大到送父母的洗衣机,小到扎头发的头绳,都是在网上下单,而且还形成一定的品牌依赖性,像给儿子买的牛奶,只认可两个品牌,在某品牌牛奶旗舰店的购物积分,已经达到最高等级。
老百姓爱消费、愿消费的背后,是因为钱袋子鼓了起来。2024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90元,比上年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4%。按常住地来划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3556元和36204元,增长4.9%和6.5%,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4.6%和6.2%。
保持奋斗节奏的衢州人,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9万人,这个数字中,就包括了市民肖女士,去年8月,她通过零工市场,找到了一份后勤主管的工作。说起收入,肖女士满意地表示,每月除了固定的5500元,还能拿到加班补贴、生日红包、年终奖,总体算下来还不错。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他社会事业同样发展得红红火火。
作为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拓展的重要门户,衢州拥有成熟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市民日常出行畅通无阻。2024年,衢州人出行意愿强烈: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1816.76万人,增长4.2%,其中,公路929.10万人,下降0.8%;铁路781.13万人,增长9.2%;水运2.98万人,增长29.6%;民航103.55万人,增长17.2%。
但上下班高峰期的日常拥堵,也会让人忍不住嘀咕一句:衢州现在究竟有多少辆车?答案来了。截至2024年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1.86万辆,比上年增长4.2%,其中私人汽车55.77万辆,增长4.0%。按照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3.27万人的数据来推算,每4.5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
繁荣昌盛的文化、体育事业,也让不少市民津津乐道。全年共举办市、县体育赛事活动707场次,参加人次20万人。年内成功承办2024年全国马拉松游泳锦标赛、第二届全国公开水域桨板救生比赛、2024年长三角草地掷球公开赛暨浙江省巡回赛(衢州站)等重大赛事。体育发烧友邹先生,专门请年休假观看 “衢州有礼”202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他还带孩子到衢州保利大剧院观看大型音乐剧《南孔》,帮助小朋友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
爱读书的裘先生,则趁着闲暇时光,不时前往家附近的南孔书屋看书、借书。裘先生沉浸书海的背后,离不开完善配套设施的加持。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南孔书屋99个,总面积84912平方米,藏书5203.22千册,书香弥漫三衢大地。
在民生实事方面,衢州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年内全市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700套,实现2021年底前开工建设的棚改安置住房项目100%竣工;发放家庭租赁补贴3154户。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79%,建成区绿地率39.73%,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2平方米(城区范围)。
培训农民4.38万人次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2024年,我市积极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全年培训农民4.38万人次,其中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1.31万人次。通过专业性培训,不少农民的生产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024年,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开化蜂农周中生,在当地参加了养蜂技术培训,经过一番“充电”,他表示受益匪浅,“过去一箱蜂最多能养8000只,现在系统学习了养蜂生物学,甄选出优质蜂王,一箱蜂至少能养1.5万只以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周中生高兴地表示。
衢州市乡村人才科教中心负责人说,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不断优化农民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质量,将培训机构延伸到田间地头、产业链上以及“新农人”身边,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培训高地。
本文图片除资料图片外由AI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