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傅元璋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消息,2024年全国共接报火灾90.8万起,其中居住场所火灾高发,在39.1万起建构筑物火灾中居住场所火灾30.9万起,占比79%。从查明起火原因的火灾看,电气故障占比32.3%、生活用火不慎占比21.8%。吸烟、遗留火种是主要起因。
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伤痛与损失。2023年11月15日2时31分,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平头镇一民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事故造成3人死亡。据了解,起火建筑为四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燃烧物质为屋内杂物等。2024年5月24日21时56分,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一民宅发生火灾。经初步了解,起火物质为家具,过火面积约50平方米。火灾现场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2024年11月16日5时2分许,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一民房发生火灾致7人遇难。
家本应是温暖的港湾,却因各类消防隐患时刻面临着威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民房“小火亡人”事故历来也是我市火灾造成亡人的高发领域。我市消防救援部门复盘分析发现,在“小火亡人”事故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成为了火灾事故的“罪魁祸首”,如卧床吸烟、生活用火(使用香火)不慎、超负荷用电、电暖器使用不当等;从死者特征看,均为老年人,多数存在行动不便或患病卧床情况;从发生区域看,多为农村地区;从亡人火灾发生时节看,多为冬春季节且发生在晚10时后至早6时前。
原因分析
农村地区居住场所风险突出。据统计,我市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口为40.72万人,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70.32%。农村地区老年人居住场所多为自建房甚至为老旧祖宅,存在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等隐患;多采用室内敞开楼梯间、窗户设置防盗窗等障碍物以及设置成“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等合用场所,存放大量易燃可燃物品,火灾蔓延迅速,难以及时逃生。
特殊群体自防自救意识薄弱。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失能率为2.51%,高于全省2.04%的平均水平。老年人受记忆力衰退、行动迟缓、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影响,加之缺乏日常看护和提醒,普遍缺乏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的行动能力。此外,老年人很大程度对火灾风险的认知度不高,多数老年人生活意识“节俭”,习惯性在家中堆放纸板箱、杂物等易燃可燃物品;有些老年人用火用电安全意识淡薄,存在明火取暖、祭祀以及绕梁拉线供电等情况,居住场所潜在风险高。
除此之外,民房火灾还暴露出许多共性问题:如违规动火动焊、私拉乱接电线等,导致火灾发生;如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引发火灾;如缺少疏散出口、消防通道被占用、外窗防盗网没有预留逃生出口,以及居民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必要的逃生自救能力,基层单位排查摸底不深不细,基层力量处置效能有待提升,导致亡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防范措施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范各类消防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小火亡人”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我市紧盯民房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重点针对农村自建房、老旧小区、居住出租房、沿街店面房、员工宿舍等,推出“533”工作法,即“五查三改三增”。
“五查”即五项排查内容:一查“火”,是否存在烛台焚香烧纸,是否在厨房、卧室、阳台等堆放大量可燃杂物,燃气或液化石油气管道连接是否完好等。二查“电”,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电线,是否电线未套管保护,是否用电过载过负荷,是否存在短路烧焦味或烟熏痕迹,是否用可燃物覆盖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三查“车”,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室内停放充电。四查“人”,是否存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重症卧床、失能失疯等弱势群体人员,是否存在“多合一”违规住人情况。五查“口”,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存在锁闭、封堵、占用等现象,外窗是否设置封闭式金属栅栏、广告牌等设施。
“三改”即三种技改方法:一是烛改电,鼓励将室内烧香祭祀用的蜡烛改成合格的电子产品,或在案台上铺设瓷砖、大理石板等不燃材料进行有效分隔。二是火改热,鼓励将防寒用的火笼、火熜改成合格的热水袋、电热暖水袋等取暖设备。三是线改造,鼓励电线套管保护,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空气开关。
“三增”即三个“保命”措施:一是增设防火分隔措施,对生产经营性场所的居住与非居住部分增设防火隔墙等措施,畅通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二是增设预警技防设施,推广安装燃气报警、电气火灾防控等预警设施;安装火灾探测器报警、一键报警等装置。三是增配逃生自救设备。鼓励增配防烟面罩、逃生绳等逃生自救设备;动员群众拆除防盗窗或者在防盗窗增设“开口”,确保紧急情况下安全逃生。
“相比以往防火举措,‘五查三改三增’工作法重点加强特殊老年人群体排查,整合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站、村(社区)网格员、住宅小区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并结合‘安居守护’工程,配齐‘一键呼救’报警装置和火灾探测报警器等智能设备,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老人安全预警环境。”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郑一维介绍说。
近日,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社工部、市政法委、市民政、市财政等四部门发文部署全市2025年“安居守护”困难独居老人家庭安全环境提升项目,并纳入衢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2025年12月底前,计划完成全市6000户困难独居老人家庭智能安防设备入户。
紧盯消防隐患,遏制火灾苗头,离不开基层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消防处置效能,近两年,衢州市在全省率先铺开乡镇(街道)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工作,现有政府专职消防队80支,队员697人、执勤消防车202辆,基本实现“站队全覆盖、建设规范化”。
下一步,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探索建立“邻里联防”模式,推进村(社区)应急消防服务站试点建设,延伸基层群防群治工作触角,并进一步压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指导开展“五查三改三增”工作,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加快基层应急消防力量提质升级,推动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筑牢民房尤其是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居住场所的“防火墙”,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