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食材即底气 杭城衢味“河其鲜”

日期:03-21
字号:
版面:03版:生活家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范家熔 文/摄

  在调味料与预制菜盛行的当下,“鲜”字似乎成了菜单上最易被滥用的词汇。过重的油与辛辣刺激着日益麻木的味蕾,冷冻食材打着“现炒现卖”的幌子。不少食客们热衷于追捧火爆的网红店,可酒足饭饱后却常常感慨“找不到从前的味道”。在杭州九堡那条满是餐饮店的街巷里,有一家名为“河其鲜”的衢州菜馆。这里,鸡鸭是自家养殖,豆腐是现磨而成,蔬菜是新鲜现摘的,甚至连地瓜粉丝都坚持手工制作。在“河其鲜”,“鲜”并非营销手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是时光沉淀的味道。

  “至优”食材烹“至鲜”美味

  推开“河其鲜”的玻璃门,店内环境明亮整洁,四处摆放的绿植花卉,洋溢着温馨的氛围。门口的粗陶缸上压着青石,冬菜在盐霜下透着脆嫩的碧色;后厨飘出阵阵豆香,将黄豆研磨制作成豆腐,这是“河其鲜”自十多年前开业至今每天的必做之事。

  在“河其鲜”,每一道菜都像是一场“食材品质展示”。招牌菜开化清水鱼是食客必点的,一道鱼两种吃法。鱼头炖出的白汤,无需添加任何添加剂,就能呈现出如牛奶般的温润丝滑。与鱼头一起炖煮的现磨手工豆腐,吸满了鲜美的汤汁,咬下去的瞬间,鲜美的鱼汤便在口中四溢;红烧的鱼尾肉质鲜辣紧实,十分肥美,每一口都令人回味无穷。

  若说鱼汤是鲜味的极致体现,那土鸡煲便是品质的见证。在开化茶山散养一年以上的跑山鸡,啄食菜叶、草虫,充分炖煮后,汤色金黄浓郁且透亮,骨头都透着黄色。有客人开玩笑说:“鸡肉肉质紧实有弹性,但一点也不柴,感觉像在山上天天锻炼!”就连一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也有独特之处:地瓜粉丝用新鲜红薯自制而成,入口软滑Q弹;冬菜腌制足20天,咸鲜脆爽;金针菇菇帽肥厚,根茎粗壮,一年只售卖三个月,“气温超过20摄氏度就不再供应,很是娇贵!”老板张月君说起这些时,言语中满是自豪。

  后厨里,一筐筐带着泥土的萝卜、案板上冒着热气的酒酿馒头搭配上用黑毛猪制成的红烧肉,都是张月君坚持选用高品质食材的最好证明。馒头用传统酒酿发酵,蓬松柔软,轻轻一捏就能缩成一小团,松开后又能弹回原形。“食材品质好无需多言,它们自身就能说明一切。”张月君夹起一块红烧肉塞进馒头里递给记者,催促趁热品尝,眼中满是期待。

  十二年时光

  从服装店主到“食材品鉴师”

  午后2点,店里最后一桌客人离开,张月君终于有时间向记者讲述她十二年来与食材打交道的经历。这个从开化县中村乡新门村走出来的姑娘,曾在杭州女装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后因变故决定转行做餐饮。在周边还没有“衢州菜”概念的时候,她租下一家40平方米的小店,成为九堡衢州菜的先行者。

  “最开始,我连菜名都说不全,菜价也不会定,花了一年时间才慢慢上手。到现在,我的店已经扩大到四五百平方米,但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是对食材品质的追求。”张月君掰着手指介绍,她在杭州和衢州分别设有养殖鸡鸭、种植蔬菜和养鱼的基地,还有同学在开化承包的茶山上养着百来只鸡鸭鹅,父亲每年都会在老家大量收购制作豆腐用的黄豆和榨油的菜籽……这些资源都成为了她坚持品质的底气。

  如今,九堡区域的衢州菜餐馆众多,仅“河其鲜”所在的这条街就有六七家。“河其鲜”食材品质出众,但成本也颇高:“黑毛猪猪肉成本高,金针菇受季节限制常常断货,一趟趟从衢州运来新鲜食材,光物流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尽管偶尔有客人觉得价格偏高,她却态度坚定:“食材不能将就,价格自然低不了。整条街这么多菜馆,我们的价格已经很实在了!”

  正是这份执着,为“河其鲜”赢得了一群忠实的顾客。头发花白的周伯从“河其鲜”只有40平方米的小店开始,一直追随到如今拥有两层楼的店面:“以前孙子的满月酒也在这里办的,现在孩子都上初中了,我们还经常来吃。”有位客人搬家后,仍跨越半个城市,只为了来喝一碗鱼汤:“其他地方的鸡鸭总有股冰箱味,鱼也有泥腥味,这里的食材很新鲜,这种鲜味在别的地方花钱也吃不到。”

  当“科技”与“预制”逐渐充斥城市餐饮时,这家衢州小馆的灶台上,好水滋养的鱼、阳光晾晒的粉丝、小火慢炖的鸡汤,正默默地抵御着速食时代的浮躁。在这里,“好吃”不再难以捉摸,而是一粒豆、一只鸡、一条鱼历经四季的成果——正如店名“河其鲜”所寓意的:坚持从自然中觅得鲜味,何其难得,何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