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芸 文/摄
在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有一座连接小学部和初中部的天桥。初中部的学生总是脚步匆匆飞奔过桥,前往小学部食堂吃饭。可从3月18日那天起,学生们过桥的脚步明显放慢了,是什么让这座天桥有了如此大的魅力呢?
这座天桥建于2005年,之后为了防滑,桥面铺设了陶瓷颗粒。历经近20年风雨,桥面逐渐出现了一个个破洞,虽然不影响通行安全,但是不美观。菱湖校区的副校长朱争辉,同时也是一名美术老师,两周前,她萌生了一个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们用创意“修补”天桥。
朱争辉决定让五年级全体同学参与到这场别具一格的“补桥”行动中。恰逢五年级的美术课程涉及城市景观设计,她认为,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为重要。五年级的202名同学积极响应,投身其中。
学生们把天桥上的破洞当作创作画纸,根据破洞的形状尽情发挥想象,自行设计修补方案。他们精心绘制设计稿,每一根线条、每一抹色彩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从3月13日起,学生们带着丙烯颜料来到天桥,开启现场绘制。
绘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绘制完成,就遭遇了降雨,辛苦绘制的图案被雨水冲刷。但同学们没有气馁,在老师采购防水涂料后,3月17日,他们重新对画作进行绘制加工。这一次,他们在绘制好的图案上仔细地涂上一层防水涂料。幸运的是,此后天气晴好,经过两天紧张的创作,3月18日,天桥上的200多个破洞全部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绘制期间,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场景。初中部的学生路过天桥时,看到五年级学生正专注地绘制破洞,都不自觉地踮起脚、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走路,生怕踩到还未干透的画作。他们眼中满是好奇与欣赏,有的甚至停下脚步,静静地观看学弟学妹们创作。
五年级的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有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埃菲尔铁塔、伦敦大本钟等;有充满生机的海洋、动物主题,灵动的鱼儿、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仿佛要从画中跃出;还有根据破洞形状绘制的图案,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五(1)班的王尔今同学绘制了一幅衢州的水亭门。她兴奋地说:“我知道衢州正在创建衢州古城5A级景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衢州的美丽。” 她的画作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将水亭门的古朴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蓝灵芝将天桥的变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天桥启用后的第一批学生纷纷在这条微信朋友圈下留言,表示有时间一定回校看看学弟学妹们的作品。蓝灵芝介绍,学校计划为这次活动举办展览,目前已收集了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设计稿。蓝灵芝还让班里的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并让学生们亲自设计展览。学生们为天桥展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名字,如“天桥的洞”“走过来,走过去”“筑迹可循,凹中有趣”等,这些名字充满了童趣,也体现了孩子们对这次活动的独特理解。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的这座天桥,不再仅仅是连接两个学部的通道,它更成为了学生们展示创意与才华的艺术长廊,成为了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