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区垃圾分类成绩单出炉
日期:03-11
本报讯 (记者 方俊 通讯员 杜欣 华荣) 垃圾分类是“无废城市”全域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的一项工作。3月7日,市垃圾分类办公布了2024年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成绩单,过去一年,我市通过机制创新、设施升级、全民参与等形式,推动城区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35.48%,资源化利用率85.13%。
定时定点投放已然成为衢城小区的一道风景线。截至目前,城区360个住宅小区全部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共建集中投放点767个。家住柯城区新新街道东方玫瑰园小区的陈女士说,小区自去年8月建好垃圾房,自己逐渐养成每天一早一晚到垃圾房扔垃圾的习惯。
垃圾收运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城区配备了四类收运车辆161辆,建设回收网点102个、中转站10座,收运能力覆盖全城区;开通了“公交式收运”模式,目前设有24条易腐垃圾清运专线,实行“赋码管理、专线运输”,清运效率提升50%;主要商业街、农贸市场,还分别推行定时定点上门收运、“以桶换桶”等差异化模式,易腐垃圾日产日清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
终端处理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的衢州,去年再次迭代升级,引入“飞灰水洗+水泥窑协同”技术,年资源化利用飞灰2.03万吨,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飞灰“零填埋”地级市。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学会正确处理可回收垃圾。在“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智能结算”模式的推动下,2024年,第三方机构在城区总共上门回收102万单,收到1.82万吨可回收物、1.3吨有害垃圾,发放1081万元环保金,“这些年,将瓶瓶罐罐、纸板箱、旧衣物集中起来统一卖,是我们全家上下不约而同的习惯。”市民颜女士说。
与此同时,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动快递包装循环化,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9.7%,全年回收复用瓦楞纸箱241.2万只,节约成本超300万元。
在衢城,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愈加浓厚。一年时间,市直机关组建党员干部服务队76支,开展“敲门行动”等志愿活动70余场次,覆盖15万户家庭;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等,联合开展“分类进校园”“主题作文大赛”等活动,吸引3万余名学生参加;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宣讲团,深入社区、机关、企业开展讲座,并定制“分类知识微课堂”线上课程,覆盖人群超50万人次。“可以说,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