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衢州“AI手语翻译官”上岗

日期:03-18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徐佩 文/摄

  在衢州,有1.6万多名持证听障人士,他们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们都因听不见、无法说而碰到各种困难。如何让这些听障人士的生活更加便利?日前,全市首批智能手语翻译设备在衢江区正式投入使用。这群“AI手语翻译官”为听障人士带来了哪些新体验?记者来到衢江区残联一探究竟。

  在衢江区残联服务窗口,一位通过手语交流的市民引起了工作人员徐静的注意。徐静按下智能手语翻译设备按钮,对着系统说道:“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话音刚落,另一面屏幕上的“AI手语翻译官”立即将这句话转化为标准手语。

  前来办事的刘女士看到这一幕不禁露出惊喜的神情。她随即通过手语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手语翻译官”迅速识别并翻译:“我想咨询助听器申请政策。”

  在智能手语翻译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刘女士很快了解了助听器申领流程。

  “这套手语翻译设备前段时间投入使用的,采用的是国家通用手语,能实现实时双向翻译,将手语动作和表情准确转化为文字。”徐静介绍道,该设备由两块电子屏幕组成,一块屏幕面向工作人员,一块屏幕面向办事市民。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手语版的“语音输入法”,区别在于它识别的是手语动作和表情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转化为文字内容,为听障人士搭建了一座便捷的沟通桥梁,让听障者和健听人能够通过它无障碍交流。

  去年10月,徐静成为衢江区残联窗口一名工作人员。他的办公桌上随时会备着纸和笔,方便前来办事的听障人士使用。在这套设备使用前,书写交流是他与听障人士最常用的交流方式。然而,在为听障人士服务的过程中,他发现由于手语和普通汉语语序、表达有所不同,听障人士在表达书面语时,往往会遵循手语逻辑。加上方言和普通话表达不同,部分听障人士不会写字,书写交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障碍。“智能手语翻译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效缩短办事时长,提升办事效率。”徐静说。

  今年3月7日,3台智能手语翻译设备分别在衢江区政务服务中心、衢江区残联办事大厅、宁波银行衢州衢江支行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智能手语翻译设备在衢州的首次使用。衢江区残联康复中心工作人员、手语教师朱砂深知智能手语翻译设备对听障人士的重要意义,为了让窗口服务更加顺畅,她反复试用设备,摸索出一套实用攻略。“设备使用时需要先完成系统匹配,并将自然手语转换为国家通用手语,这样能显著提升机器的识别精准度。”朱砂说。

  让普通人“看懂”手语,也让听障人士“看见”更多声音。智能手语翻译设备的出现及在多元场景的应用,让听障人士的需求能被更好感知,便于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也能进一步拓宽听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