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岳 文/图
一
“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进士。历黄州教授、浙西茶盐司、江西转运司干官。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阁,寻改太学正。明年为博士,又明年迁国子博士。宝庆初,添差通判嘉兴府。三年,召为秘书郎。”
“李宗勉(?—1241年),字强父,杭州富阳古城(今常安乡)人。”
上述两段文字,前一段来自《宋史·卷四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李宗勉等》“李宗勉”条目的第一个段落,后一段来自360百科中关于李宗勉的个人词条。
细心的读者稍加留意,便会从这两段不同出处的文字中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宋史》对李宗勉的前半生只字未提,以致南宋一代名相的家世一片云雾。360百科对李宗勉的出生日期以“?”替代,以致南宋一代名相活到几岁都无从知晓。
《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由元末宰相脱脱任撰修都总裁,始修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完成于至正五年(1345)。按理,南宋末宰相李宗勉与元末宰相脱脱虽然身处两个朝代,语境也有所不同,但两者同为台辅大人,通晓天下大事,前后相距又不过百年,脱脱宰相不可能不了解李宗勉宰相的身世由来。这样一想,问题来了:凡事皆有因果,《宋史》留下这段不可或缺的空白,极有可能是撰修者有意为之。而360百科留下这个无声的“?”,也应是搜遍天下无果而不得不留下一道填空题。
二
李宗勉的前半生究竟是贵是贱,出生时间究竟何年何月?既然正史留下缺憾,那就另辟蹊径,去寻求地方文献和民间传说的援手相助。
长期以来,衢北地区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宗勉是李泽村人的说法。李泽村,旧称石屏,又名李宅,位于距衢城30公里的北部山区,为衢江区峡川镇所辖。村里主姓为李,明清时为衢北望族。如此,我们不妨先去翻阅民国《衢县志》,或许能从中获得李宗勉的些许线索。在《卷十一·族望志·族望表》“李姓”一栏下,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石屏李氏,北乡七十九庄,地名李宅。其先闽之长汀人,始祖烨,唐代迁衢。后有世泽者,元时为衢州路仓大使。明有李庠,永乐进士。《谱》称宋相李宗勉亦其同族。”有了《衢县志》的这一指引,再去李泽村翻阅当地的李氏族谱,求证之路自然豁然开朗。
毕竟是衢北望族,格局不同于一般人,虽然偏居一隅,却不忘自家血脉传统。至今,李泽村李姓人家仍然保存着由明永乐进士、李氏列祖之一的李庠所编修的《石屏李氏宗谱》。翻开这部编修于明永乐年间的李氏宗谱,首先发现石屏李氏来自于李唐皇室,其始祖李烨乃李唐皇室后裔。武则天当政时,为逃脱武皇的魔掌,化名李烨,从福建长汀跋山涉水远迁浙西的李泽村,而后在此繁衍生息。
接着,在谱中的“世系传”部分,发现了李宗勉的身影:“宗勉,字强父,行季五,小行添一。宋开禧间登毛自知进士第,任运干,累官至左丞相兼枢密院使,赠少师,谥文清公。生于淳熙己亥年正月初二日,终于嘉熙庚子年闰十二月初五日薨,寿六十二岁。娶妻徐氏,封越国夫人,生于淳熙己亥年三月初五日,终于嘉熙戍戌年九月初一日,寿六十岁。合葬富阳县北小阴山,自北向南。生二子,长曰世彦,次曰世彣。”字数不多,内容丰富,以谱牒的视角对李宗勉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令阅读者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一句“生于淳熙己亥年(1179)正月初二日”,直接解锁了李宗勉出生时间的密码,真真切切为360百科词条填补了空白。
三
继续往下细读,视线移至宗谱“列祖小传·廿四世”,里面的内容再次让阅读者眼前一亮。李宗勉在“廿四世”里被单独列为一章,全文共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引自《宋史》,记述李宗勉的为官经历和政绩。后半部分则着重介绍李宗勉的家世。尤为惊喜的是,小传详细记述了李宗勉孩提时代的一些过往。现将原文部分段落摘录如下:“庐陵曹士宏先生遗芳集,记宗勉父隶役征商遭法,流广南时,母生宗勉,始能言,度不能偕往,遂以再適富春施氏。施氏教育无异己子,宗勉亦能刻苦学问,乃冒施姓登进士第。”“他日,奉母官广南,有老兵给事內外。母见,告日:‘此似汝父。’宗勉徵其始末,母具以告,且日:‘汝父左股一黑痣,上有白毫数茎。’宗勉欲验之,而难之。会宴集,密嗾官奴投银杯于池中,令老兵裸衣取杯。因迫视,股上果有痣毫。及询老兵,言不母异,乃归告母,具沐浴衣冠,延升中堂,行家人礼。”“以事闻于朝,因得请复归李姓。”
上述所摘录的这些段落,清晰地还原了李宗勉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及家庭变故。原来,南宋“公清之相”出身于普通人家,父亲在他年幼时触犯军法被流放广南,孤苦无依的母亲被迫带着他改嫁富阳的施姓人家。施姓继父对他视如己出,全力供养他求学上进,直至考取功名,荣登进士第。
《石屏李氏宗谱》这些飘着墨香的文字,以足够详实的内容记载,填补了《宋史》留下的一大片空白,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史籍中流行的李宗勉“富阳人”等众多说法,南宋“公清之相”的两大身世之谜终于大白天下:李宗勉,生于1179年,终于1240年,出生地衢江区峡川镇李泽村,系李唐皇室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