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我是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悦溪校区 的一名音乐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渐渐发现音乐拥有一种超越旋律与节奏本身的力量,它能直抵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疗愈那些幼小而敏感的心灵。小悠(化名)同学,便是我在音乐疗愈之路上陪伴前行的一位。
初次留意到小悠,是在课堂互动中。当其他孩子都踊跃参与、争先表现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眼神游离,即便是被点到名,也是怯生生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如同蚊蝇,双手紧张地揪着衣角。课后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她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孤僻,在学校少有朋友,还时常陷入自我怀疑与低落情绪中。
这让我心疼不已,也决心用我所擅长的音乐,为她点亮一盏心灯。而空灵鼓,这件音色空灵、纯净,仿若来自天际的乐器,成了我开启她心门的钥匙。
当我第一次将空灵鼓带到她面前时,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我轻轻敲击鼓面,清脆、悠扬的声音飘散开来,她的耳朵不自觉地微微一动。我微笑着握住她的小手,引领她敲击简单的音符,初始的生涩在几次尝试后渐渐褪去,当她自己敲出一小段和谐的旋律时,嘴角悄然上扬,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流露出自信的微光。
为了让她能在空灵鼓中找到更多情绪的出口,每次课后,我都会单独陪她在音乐教室练习。从基础的音阶熟悉,到简单儿歌旋律的演奏,像《小星星》《新年好》,每一次的敲击都是她与内心对话的过程。记得练习《送别》时,那略带忧伤的旋律,她敲着敲着,眼眶竟红了起来,我轻拍她的肩膀,没有言语,只是陪着她。情绪平复后,她低声说:“老师,我想起每次和爸爸妈妈分别的场景,心里难受。”这一刻,我知道她开始借由空灵鼓释放长久压抑的思念。
在不断进阶的学习中,我鼓励她参与空灵鼓社团小型音乐会的筹备,和同学们一起合奏。起初,她十分抗拒,害怕犯错、担心被嘲笑。我组织同学们进行“音乐互助小组”活动,让大家围坐一起交流演奏心得,互相倾听、彼此鼓励。在温暖的氛围里,小悠慢慢放下防备,融入集体排练。社团表演当天,当空灵鼓与其他乐器交织出美妙乐章,她眼中满是光芒,演奏结束,掌声雷动,她望向我,眼中有泪,那是被认可、被接纳后的感动。
随着与空灵鼓相伴的时光增多,小悠的变化愈发显著。课堂上,她开始主动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课间,能看到她与同学们欢笑玩耍的身影,原本黯淡的小脸如今洋溢着童真与活力。
这段用空灵鼓为小悠疏导心灵的旅程,于我而言,亦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它让我深知,作为音乐教师,手中传递的不只是音乐技艺,更是爱的滋养、心灵的慰藉。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音符,即便有些蒙尘,只要用对方式、倾注真心,终能谱出属于他们的华彩乐章,在音乐的浩瀚星河中闪耀光芒。未来,我愿秉持这颗初心,让更多孩子在音乐怀抱中绽放、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