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记忆中的手擀面

日期:02-28
字号:
版面:04版:生活家·衢碗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建树

  在我的心中,手擀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一顿不吃面,就像一天没吃饭,而手擀面于我而言,更是偏爱有加。

  上高中时,每到周末回家,我总会缠着母亲做手擀面。她从瓦罐里抓出几把白面,放入和面盆,缓缓沥上温水,便开始了和面的工序。

  母亲说,做一碗好吃的手擀面,和面时兑水的量至关重要。水多了,擀出的面软塌塌,毫无嚼劲;水少了,面团过硬,擀起来费劲,吃着就像面疙瘩。

  和面时,先将温水一点点加入面粉中,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用手揉成一个粗糙的面团。此时的面团还比较松散,将其放置在盆中,盖上湿布15分钟左右。这是第一次醒面,能让面粉更好地吸收水分。

  醒好后,将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用力揉至面团表面光滑,再次放入盆中,盖上湿布,进行第二次醒面,时间同样为15分钟左右。接着再揉面,此时面团更加细腻,然后进行第三次醒面。经过三揉三醒,面团的韧性和延展性达到最佳状态。

  接下来开始擀面。将醒好的面团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用擀面杖将其擀成圆形薄片,其间不断地转动面团并撒上面粉,防止其粘连。擀好的面皮要薄如纸,这需要耐心和技巧。擀好面皮后,将其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切出来的面条要长而不断。

  母亲做的手擀面,好看又好吃。煮好的面条撒点香菜或者小葱,香气四溢,光是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从锅里到碗里,细细长长的面条,面是面,汤是汤,宛如一件玲珑剔透的饰品。

  如今,在科技便捷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曾经作为餐桌上常客、承载着无数家庭温暖与回忆的手擀面,在压面机的冲击下,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压面和手擀面乍一看,面条的粗细、色泽相差无几,初尝时口感也难分伯仲,顺滑之感在舌尖蔓延。但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察觉到二者的不同,手擀面似乎多了一份特殊的“佐料”。那或许是擀面时母亲手上的温度,或许是一家人围坐等待面条出锅时的欢声笑语,又或许是那份对食物的敬畏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