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组 郑晨 童彤 通讯员 詹鹃榕 文/摄
“叶女士身体欠佳,有时需住院治疗,前去关心看望,陪她聊天半小时。”“小姚的妻子眼睛失明,他的儿子高考结束了,去他家里关心孩子高考和妻子身体状况……”近日,笔者来到柯城区衢化街道滨一村小区老党员李莉家中。81岁的她思维清晰、谈吐流畅,一见到笔者,便打开卧室抽屉,里面“躺满”了近60本“民情日记”,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件件暖心事。
28年近60本“民情日记”摞起来近30厘米高。时代变迁,本子的样式变了,记录对象不断拓展,唯一不变的,是李莉的初心和坚守。
滨一村小区是巨化集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筹建巨化生活区成立的首批大型小区之一,居住着集团的首批离退休人员,其中党员400余人。为关心关爱这些老党员,巨化集团离退休管理处建立滨一村小区退休党支部。
1994年,李莉从巨化职工医院工会退休,担任滨一村小区退休党支部委员。1997年,李莉在继续担任支部委员同时,还兼任14幢的退休党小组组长。从那时起,李莉便养成了将走访看望老党员的点滴,记录在“民情日记”里的习惯。
2014年,衢化街道办事处成立,巨化集团公司移交社会管理职能。初成立的滨一村社区得知李莉的热心肠后,便委派她担任11、14幢的楼道长。
“社区希望我把关注对象从小区的老党员,扩大到整个小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和老弱病残户。为梳理清楚小区困难高龄老人的家庭情况,“民情日记”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李莉回忆道,她每次随同社区网格员或独自家访老人、调解各种纠纷等,晚上回家便记录下来,一年差不多写2本,这一坚持,就是28年。
随手翻开2024年的“民情日记”,李莉的服务内容一目了然:社区某特殊居民需要安装煤气,她成为“代办员”;定期看望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义务清理社区垃圾;参与邻里纠纷调解,并记录调解宗数。仅2024年,李莉家访、病访超160人次,调解10多起家庭矛盾。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人来敲门找我帮忙解决困难,我都会尽力去做。虽然有些辛苦,但一想到能为别人排忧解难,心里就很满足。”李莉还举例道,有邻居家夫妻工作繁忙没时间接送孩子,她便主动承担早晚接送的任务,早上还会给孩子煮早饭,下午接回来后也会准备点心。
“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信念,不管年纪多大,我都会坚持下去。”李莉说,“这几十年一直忙着照顾其他有需求的老同志,都没时间和老伴出去旅游。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老伴多次劝我别干了。但我们是老党员,就得讲党性。2025年的“民情日记”,我仍在认真记录。”
滨一村社区党委书记龚雅婷表示,李莉的“民情日记”记录了她几十年服务民众的细节,还能及时将遇到的问题和社区沟通,助力解决邻里间的矛盾。她这种急人所难、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每一位社区干部学习。如今,社区也会充分利用“邻礼通”数字民情档案,做实“大脚板+大数据”的工作,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