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霞 文/摄
“这件是《卷票》,它是古代考生必备的身份证明和手续,是领取考卷的凭证,类似于现在的准考证;这件是《互结亲共单》,是科举考试中的重要文件,主要用于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性,防止舞弊;这份清代《捷报》,主要用于考生科举应试及第后,由县州府派遣特定人员前往通知报喜……”2月26日,在衢州科举教育展览馆内,衢州文史学者刘国庆向参观者介绍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历经40多年 收集几千件物品
2月18日,衢州科举教育展览馆在柯城区万田乡炉头村揭牌。这不仅是对衢州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更是对科举文化历史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展示。展览馆分为秀才厅、举人厅、进士厅、衢州厅4个展厅,共展出藏品约150件。“后期展陈还将继续调整、完善。”刘国庆表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刘国庆便有意收集科举教育相关物品。历经40多年,他通过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拍卖会、旧书店等途径,收集了几千件科举教育相关物品,涵盖明清两代的试卷、文献、书籍、牌匾、用具等珍贵历史物件。这些物件不仅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兴衰,更承载了衢州人民对教育与文化的敬仰与崇拜。“这些物件都具有唯一性,是历史的补充和佐证。”刘国庆说。
“我是因为研究而喜欢,才做这些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快乐。”刘国庆不仅对收集的物品进行研究和整理,还根据自身积累撰写《林林总总的衢州书院》一文,为衢州科举教育历史提供了重要补充。
旧址新使命 传承和弘扬衢州科举文化
选择在这里开馆展陈,除了场地空间比较合适,刘国庆也看中这里的文化积淀。明永乐年间,邵足公祖孙三代在此地兴建祠堂,19世纪50年代创办万田小学,19世纪60年代衢州二中还曾迁址炉头村办学。
市民王志兰曾在此上小学、初中。参观之后,她很惊讶,“刘国庆老师很用心在做这件事。我们以前没有全面了解过科举制度,这些材料层层递进,从秀才到进士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真正体会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衢州厅内,摆放着不同版本的《四书合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以前的工具书也都是手抄的,所以每一本字迹都不一样。这几本《四书合讲》,不仅有读书人的名字,还有朱笔做的笔记,展现了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细细看过这些展品后,市民刘怡芳在其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希望今后能在城区展出,方便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文化,为衢州增添色彩。”
“衢州科举教育展览馆的成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万田乡经济生态办公室文化工作人员徐延军是展馆落地炉头村的推动者。他认为,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科举制度的全貌,感受衢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展览馆也将成为衢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助力衢州书院文化“老树开新花”,为衢州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