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师权
2022年全球新发食管癌51.1万例,其中我国食管癌患者数量达到22.4万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
日前,安徽黄山的程大爷来到开化县人民医院就诊,程大爷时常觉得喉咙不舒服,以为是咽喉炎,就自行配了点药。不过,他不适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开始出现吃东西不容易吞咽的情况,难受的时候只能喝点粥,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
经过开化县人民医院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 33cm处一团块异物堵塞,此前的梗阻感就是因此而来,予异物钳夹持随镜取出,距34cm-38cm后壁粘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粗糙。经过进一步的病理检查,程大爷被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鉴于病情的严重性,医院外二科医护团队组织多学科手术讨论,并与家属积极沟通,最终决定实施腹腔镜下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辅助治疗巩固疗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程大爷恢复状况良好,术后17天顺利出院。
相关链接
一、食管癌早期症状
吞咽困难:在吞咽食物时,出现哽咽感或异物感,尤其是在吞咽固体食物时,例如米饭、面包等。
胸痛:胸部出现疼痛或不适感,尤其是在吞咽食物时。
恶心呕吐:在吞咽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体重下降: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下降,可能是食管癌引起的食欲不振或营养吸收障碍所致。
二、这几类人群极易得食管癌
依据《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的界定,年龄在40岁及以上且符合以下7点之一的,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地域因素: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域的人群。
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速度过快、偏好热烫食物(长期摄入超过65℃的热饮或食物显著增加食管癌变风险,因高温可造成食管黏膜物理性损伤,长期累积易致不典型增生)、高盐饮食以及频繁食用腌制品。
生活习惯不良:吸烟与过量饮酒均为公认的食管癌风险因素。
家族遗传:若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食管癌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上升,这可能与共享的遗传特征或共同暴露的环境因素有关。
口腔卫生不良:牙齿脱落严重、刷牙习惯不佳及牙周健康状况差等,均可能增加食管鳞癌的风险,其中严重牙齿脱落可使风险升高1.5倍。
上消化道症状:存在恶心、呕吐、反酸、腹胀、胸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人群需警惕。
有食管癌前病变史:曾患有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如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食管上皮内瘤变,或曾有其他头颈部肿瘤病史,都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三、如何预防食管癌?
1.改善生活习惯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会损伤食管黏膜,增加癌变的风险。因此,应尽早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最好做到不饮酒。减少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可能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刺激可能诱发食管癌。过热的食物可能烫伤食管黏膜,而过硬的食物则可能划伤食管壁,增加癌变的风险。
2.调整饮食习惯
保持饮食的多样性,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腌制食品中常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应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以降低食管癌的风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护食管黏膜的健康。
3.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