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晨云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郑委平
刚刚过去的春节,对黄兴伟来说是难忘的一段经历。
2月5日至13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2025“巳岁佳春·欢乐庙会”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马耳他、瑞典举行,黄兴伟成为我市唯一受邀参加活动的非遗传承人。
2月19日,记者来到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探访在街区内开设“捏糖人”门店的黄兴伟。2021年,黄兴伟被评选为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黄师傅捏糖人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走出国门捏糖人
时辰尚早,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内游客还不多,黄兴伟坐在门店的操作台旁,准备着当天捏糖人所需的麦芽糖稀。
“麦芽糖稀制作过程需要一个星期,所以都是一次多做些,要用时再加热。”黄兴伟娓娓道来,手里的活一直没有停下。
揉搓、加热,再揉搓、加热……这样的动作循环往复。“这次出去交流,我带了10公斤麦芽糖稀,全部用完了。”黄兴伟说。
此次活动主要走进当地学校,在马耳他和瑞典分别举办了两场。
一听说捏糖人既好玩又好吃,每一场活动,他的摊位前都围满了人。有时是黄兴伟表演捏糖人技艺,有时是现场教学,让学生们体验。
为了提高趣味性,他还自制了罗盘,上面写着海豚、兔子、龙等中文和英语词语,学生们转动罗盘随机挑选,指针在哪停留,他就现场捏出相对应的造型。
黄兴伟提前规划好每场活动耗费麦芽糖稀的数量,刚好可以撑起四场。但由于太受欢迎,原料告急,他不得不把每个糖人做得小一些,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那些学生都很好奇,老师劝了好久他们才肯离去,问我下节课在不在……”黄兴伟回忆起来,忍不住笑了。他粗略计算了下,四场活动大概做了五六百个糖人。
捏糖人技艺,已经不是第一次跟着黄兴伟走出国门了。2024年春节,浙江省“欢乐春节”展演活动走进美国新泽西州,黄兴伟就是展演团的一员。
两次出国展演传统技艺,让黄兴伟倍感荣幸。他说,推广捏糖人技艺很有意义,能被大家认可更是一件幸运的事。
老技艺的新表达
过去,制作糖人靠吹,由手艺人用吸管或其他工具将麦芽糖稀吹出形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卫生意识提高,直接用口吹的形式不再被大众所接受。
黄兴伟就换上了气囊,如同测量血压时加压一般,空气只进不出,“吹”出了各种造型。
一只气囊、一把剪刀,制作复杂的糖人只需用这两种最简单的工具。经过黄兴伟的吹、拉、捏、揉、雕,一团黏糊糊的淡黄色麦芽糖稀就成了造型各异的糖人,有动物、花卉等。在他的门店里,常做的就有几十款糖人。有时顾客也会拿着图片上门,要求私人订制,黄兴伟也能按照图片捏出来。
当所有人把对糖人的印象停留在入口即可,黄兴伟又做了一次大胆创新,将糖人做成可供观赏的艺术品。
在他的门店内,摆放着水亭门古城墙、凤凰、马群等造型的“糖人”,都是黄兴伟的作品。“‘水亭门古城墙’是2023年下半年做的,保存好的话放两年没有问题。”黄兴伟说,这是他做的第十几个版本。
第一次做“水亭门古城墙”时,因为速度过慢,麦芽糖稀开始融化,“硬堆”出一个古城墙的造型,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融化。做第二个版本时,虽然勉强完工,但也只存放了半年时间。
有了几次失败经历,黄兴伟逐渐摸索出经验。先是监测空气湿度,湿度在30%至35%之间最适宜制作。其次是提前构思好每个步骤,画好图纸,所有过程在脑子里过一遍再开干。如今展陈的“水亭门古城墙”,就是他花了一天左右准备,并在一两个小时内一气呵成。
传统技艺在黄兴伟手里变得越来越有趣。有人专程找上门来拜师学艺,有江山、龙游等衢州本地的,也有金华、福建等外地的,他都愿意倾囊相授。
新的一年,黄兴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实最难,希望接下来可以做出的人物糖人,细节上再精致一些。”在黄兴伟看来,技法精进与创新是手艺人最想做的。
日复一日的坚持
说话间,麦芽糖稀已经充分融化,可以进行下一步“捏”。
黄兴伟没有多加考虑,捏起一小块麦芽糖稀开始揉搓,先是搓成一个球形,再拿起气囊对着往里吹气。在他脑子里,早已经想好要捏出一个怎样的造型。
黄兴伟一手捏气囊,一手固定形状,不一会儿,圆球就变得更加圆鼓鼓,透着光泽。“我打算做个水母,接下来捏几根触须粘上去。”黄兴伟说。
因为麦芽糖稀受潮会融化,所以捏糖人时速度必须要快。黄兴伟熟练地捏了六七根触须,两三分钟时间,一个水母形状的糖人就完成了。
制作糖人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据说宋代就有,只不过大多是平面造型,更像当今的糖画。之后,出现了吹糖人、画糖人等技艺。
黄兴伟制作糖人,缘于老家常山县芳村镇有过年熬糖的习俗。在他儿时,每到熬糖做冻米糖时,父亲会顺便捏一个糖球,或捏一个小动物给孩子们解馋,那是他对糖人最初的记忆。
2001年,黄兴伟上职校学习烹饪,辗转于多地的酒店工作,在后厨为每道菜品设计装饰,包括蔬菜瓜果雕刻和捏糖人。经同行介绍,他结识了一位上海餐饮界有名的捏糖人师傅,向他学习技巧。
结婚后,黄兴伟辞去原有工作,钻研起了捏糖人技艺。
在古时,做糖人生计的人往往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随时随地捏出糖人。黄兴伟也按照这一传统形式,四处摆摊。
2016年,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开街,黄兴伟认为传统手艺与古街区融合再合适不过,于是租下了两间店面,结束了“漂泊”的日子。
逛文化院街,再买个糖人,不少游客这样选择。
望着门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黄兴伟停下手里的活,“我已经16年不间断捏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