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有才
生活中,焦虑、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总是不期而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江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项金微,分享了一系列有科学依据的情绪调节实用方法。
●方法一:深呼吸与放松训练
情绪紧张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呼吸。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吸气让腹部膨胀,再缓缓呼气感受腹部收缩,重复几次。
研究表明,深呼吸能降低应激水平,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让人放松愉悦的神经递质。针对200名高压工作者的实验显示,坚持每天15分钟深呼吸练习,一个月后80%的人焦虑感减轻,情绪更稳定。另外,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也很有效,从脚部开始依次收紧、放松各部位肌肉,专注感受紧张与放松,能让身心深度放松。
●方法二:情绪表达与倾诉
情绪调节不仅要放松身体,更要释放内心。找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倾诉,是释放情绪的重要途径。深呼吸能放松身体,倾诉则能让心灵减负。研究指出,合理宣泄能减轻心理负担,还能从他人那里获取不同观点,帮助换角度看问题。数据显示,倾诉后约75%的人压力明显缓解,倾诉还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
●方法三:运动调节法
运动是调节情绪的良方。跑步、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快乐激素”内啡肽和多巴胺,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美国一项5000人参与的研究发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的人群,焦虑抑郁发生率比不运动人群低26%。每天30分钟左右的散步,也能让心情更舒畅,运动能分散对负面思维和情绪的关注,增强心理韧性。
●方法四:注意力转移法
负面情绪突然来袭,运动来不及实施时,转移注意力是个好办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电影、听音乐、看书、画画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情绪得到缓解的概率高达85%,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舒缓情绪。
●方法五:认知重构法
从认知层面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是调节情绪的关键。很多时候,不合理认知会引发负面情绪,比如把工作失误看作能力不足,陷入自责。但换个角度,失误也是学习成长的机会。研究显示,经过认知重构训练的人群,面对压力事件时负面情绪产生频率降低30%,能更理性地看待问题,管理情绪。
生活中情绪波动难以避免,掌握这些方法,能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积极心态。若情绪问题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