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佩/文 通讯员 杨睿/摄
2月24日,衢州00后视障女孩徐佳媛已结束寒假生活,返回校园,继续求学之路。与返家时一样,这一路上,她仍得到了无数好心人的帮助。
春节期间,一段记录徐佳媛独自跨越1200公里回家路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这一路的温暖与善意,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2月18日晚,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还报道了这位内心坚强又温暖的女孩,她的故事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千里归途 温暖相随
今年寒假,徐佳媛从山东滨州医学院出发,独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1200公里的距离,对普通人而言或许只是一次寻常的旅途,但对视障女孩徐佳媛来说,却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冒险。所幸,这一路上她并不孤单。
从烟台南站到上海虹桥,再到杭州东站,三座城市,两趟列车,一趟地铁,在车站工作人员、列车乘务员、地铁站工作人员、同车乘客的接力帮助下,徐佳媛顺利抵达和家人约定的地点。
徐佳媛说,一路上,她都在感受着素不相识的人传递的温暖,体味着扑面而来的“春天”。
为表达感激之情,徐佳媛特意准备了祝福贺卡,送给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我收到的善意太多,不知如何回报,只能以一声‘谢谢’表达心意。”贺卡上用盲文和普通文字写着“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这是她对所有好心人最真挚的祝福。
心向光明 勇敢追梦
一路上,一句句“我来帮你”助力着徐佳媛“所行化坦途”。徐佳媛说,除了这些温暖的助力,自己内心的强大也是支撑她一次次走出家门,感受世间美好的底气。天生视力障碍的她,7岁便离开父母,在浙江省盲人学校寄宿求学。早年的独立生活,让她学会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船停在港湾最安全,但这不是造船的目的。”徐佳媛说,“我们在家里最安全,但这不是生活的意义。我们要走出去,融入社会,勇于尝试。”
为了锻炼自己,徐佳媛不断走出家门,探索世界。她坦言自己内心是个“i”人(内向),但面对外界时会变成“e”人(外向)。“需要帮助时,就要主动表达诉求。”她说。
这是自我成长的第一步,也是信任世界的开始。走出家门的徐佳媛,收获了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个寒假,她体验了陶艺制作,逛了杜泽老街,“看”了电影。“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我感受到的障碍越来越少,收获的温暖越来越多。”她说。
分享视频 传递力量
去年9月,徐佳媛开始学习拍摄和剪辑视频,并在网络平台分享。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视障群体的生活。
虽然看不见画面,但她凭借听觉和触觉,熟练掌握了剪辑软件的操作。“很多经验来自关注我的朋友,他们会在评论区给我建议,告诉我视频哪里需要改进。”徐佳媛说,“我能感知相机角度,确保拍到想要的效果。”
徐佳媛偏爱第一视角纪实拍摄,她更想完整呈现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通过不断调整拍摄角度、熟记剪辑快捷键、摸索后期特效,她的视频制作水平不断提升。在她的镜头里,观众能看到一张张温暖的面孔,感受到虽看不见却用心体会的风景,以及一段段难忘的经历。“我想记录生活,希望通过视频传递温暖。我的眼睛虽看不见,但心灵是光明的。”
徐佳媛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她的视频账号收获上百万点赞,更多人通过她了解了视障群体的不易。
“有网友说‘看到盲道上有车就帮忙挪开’,这让我很感动。我的视频有了意义,能让更多人帮助这个群体,帮助者也会感到快乐。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力量。”徐佳媛说。
眼前虽暗,但徐佳媛的心始终向着光明。她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奋斗史,更是一曲温暖与善意的赞歌。正如她所说:“世间美好由一个个平凡的人铸就,大家的善意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