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云南日报

以“四个锚定”推动产业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04 调查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段雪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积极抢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机遇,聚焦蔬菜产业持续深耕,以“四个锚定”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的“菜篮子”工程,已成为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生态增绿、群众增收的“幸福产业”,为边疆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了强劲新活力。

锚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重构优势认知系统,以错峰供应强链延链。文山州紧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其“河谷热区+半山暖区+高山寒区”的立体气候和连接多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编制《文山州打造100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5年)》,系统布局生产区,蔬菜种植面积常年居云南省首位。通过突破传统认知,文山州大力发展反季瓜果蔬菜,创新“冬春菜—夏秋玉米”轮作模式,构建“四季生产、错峰供应”体系,推动产业强链延链。为保障蔬菜高效外销,全州建成冷链设施653座,依托广昆高速、云桂高铁实现“产地仓+冷链专线”一体化运作,蔬菜可实现24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

锚定产业协同发展的升级跨越,推动全要素运营,以标准倒逼优化升级。文山州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一个标准进湾区”和“一品一码”管理要求为目标导向,通过标准倒逼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水平。政府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与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至2024年在建5家涉农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多个科研试验基地,并组建由国家级、省级和州级专家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团。围绕市场需求和大湾区标准,开展新品种选育、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推广智慧农业应用,利用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与生态化管理,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已有4个蔬菜基地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办公室认证,2家企业获“上海蔬菜主供应基地”称号。同时,积极拓展“蔬菜+观光旅游”“农业+文化+民宿”等新业态,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与价值提升。

锚定多元化主体的利益共赢共享,加强党建引领,以机制体制创新联动。文山州以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推动多元主体利益共赢共享,实现从市场被动追随者向主动供给者的转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农民出土地、政府建基础、企业运营生产”的合作模式,主产区砚山县已引进33家企业建设蔬菜示范基地。政府强化品牌培育与保护,截至2024年,全州蔬菜产业累计获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产品198个,多个品牌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和云南省十大名菜。砚山县获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基层党组织依托信息平台协调轮作计划,解决耕地非粮化和闲置问题,增加农民就近就业机会。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的机制,农民实现双重增收。例如砚山县土地流转年收入达9295万元,蔬菜基地提供1.43万个岗位,带动务工收入约4亿元,有效缓解空心村问题,促进“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

锚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蜕变,发挥溢出效应,以“1+4+N”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文山州依照政策导向,形成“1(粮食)+4(香料佐料、中药材、高品质肉牛奶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N(水果、烟草、茶叶、特色林、生猪、家禽、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砚山辣椒种植面积全国县域第一,“广南高峰牛”畅销北上广,有机蓝莓等产品热销。农产品不仅直销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还远销东南亚,三七系列产品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体系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溢出效应显著。

[作者单位:云南老山干部学院、中共文山州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培育项目“云南省中越口岸优势互补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PY2025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