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十一”长假,与文明同行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边亚波

“十一”长假在即,许多人已开始筹划一场逃离日常的旅行。近年来,海西州独特的地貌和纯净的风光,成为无数旅行者心中的“诗与远方”。“天空之镜”的幻境之美、黑独山的苍凉雄奇、水上雅丹的神秘莫测,以及艾肯泉的震撼视觉、火星营地的独特地貌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在这片自然珍宝的背后,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因部分不文明旅游行为而承受着不应有的创伤。

海西州的自然景观都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黑独山的风化土石一旦被踩踏出新的痕迹,可能数十年难以恢复;茶卡盐湖的盐层若遭污染,其“镜面”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而水上雅丹的地貌更是历经千万年风化侵蚀形成,任何人为破坏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艾肯泉周边绚丽的矿物质沉淀区域,一旦遭到践踏便再难重现往日奇观。遗憾的是,随着游客数量的激增,乱扔垃圾、随意偏离规划路线、踩踏保护区域、在泉眼周围乱扔杂物等行为时有发生,给这片珍贵的土地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

面对这一现实,倡导文明旅游已不仅是一种道德呼唤,更是一种迫切的必需。文明旅游,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后来者的负责,亦是对旅行本身意义的升华——真正的旅行不止于“到此一游”的打卡,而应是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的深度对话与和谐共处。

对于游客而言,培养文明旅游意识需从细微处着手。出行前主动了解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文化禁忌;旅途中自觉带走产生的垃圾,不随意采摘植物、惊扰动物;在拍照留念时遵守规定,不为了追求独特镜头而践踏保护区域。特别是在参观水上雅丹时,应当保持在指定观景区域,不攀爬雅丹体;在艾肯泉游览时,远离矿物质沉淀区,不向泉眼投掷任何物品。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行动,都是对自然的一份守护。

景区管理方和相关部门亦需承担起引导与监管的重任。在热门景点设置清晰的提示标识,用多语言说明生态脆弱性和行为规范;合理规划游览路线,通过生态友好的设计引导游客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导。智慧景区管理系统的引入或许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通过预约限流减少环境压力,利用监控技术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行为。

针对水上雅丹和艾肯泉这类特殊地质景观,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例如设立专业解说系统,让游客了解这些地貌的形成原理和脆弱性;规划专门的摄影区域,既满足游客拍摄需求,又保护核心景观;建立地质保护志愿者队伍,在旅游高峰期进行文明引导和监督。

媒体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报道正面典范和曝光不文明行为,营造“以文明旅游为荣”的舆论氛围;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以生动形式传播生态保护知识,让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于水上雅丹、艾肯泉这类地质奇观,可以通过制作科普视频,展示其独特地质价值和脆弱性,增强游客的保护意识。

文明旅游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它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尊重,对未来的责任。当我们选择与文明同行,旅行才能真正回归其本质——一场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连接天人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