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祁连山深处牧歌悠扬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文 / 图 本报记者 吴婷婷

通讯员 许小萍 王佳

9月23日,从天峻县城出发沿着天苏三级公路,进入祁连山脉褶皱地带,再过疏勒南河,行驶4个小时后到苏里乡。

这个深嵌在大山褶皱里的乡村,人口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祁连山最高峰团结峰横亘苏里,是天然的生态守护屏障;融化的雪水,浇灌着800万亩草场。

草场上牛羊撒欢,牧歌悠扬。团结峰上,铁塔牵起银线,一直延伸至大山深处。山脚下一幢幢藏式新居干净整洁,乡政府广场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豆库尔村是苏里乡人民政府驻地,村党支部书记进保从秋季牧场上转回来,裤脚上还沾着泥土。家里电视机、电饭煲、洗衣机等一应俱全,冰柜里放满了酥油和牦牛肉。儿子把家里的6间房开设成了家庭旅馆。“屋里有电热毯、电热水器。现在(旅馆)还在装修,打算铺地暖,每间房里再添个‘小太阳’(电暖器)厨房里添2台大冰柜,即使大雪封山也不怕了。”进保笑着说。

在进保眼里,海拔4200米的团结峰既是屏障也是天堑。苏里乡曾经是名副其实的“离网光伏乡”。在2024年以前,人们用电仅靠光伏板支撑。2023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启动“离网光伏乡”电网延伸工作,苏里乡通大网电工程正式开工。当年冬天,电网建设人员以骡马为运载工具,翻越团结峰,在风雪中立起132基电杆,将1条40余千米长的35千伏输电线路架进了苏里。2024年9月29日清晨,变压器合闸送电,454户、1627名牧民在“十一”前夕用上了安全可靠的大网电。

通了大网电,苏里乡发展的脚步加快了。当年年底苏里乡的村集体产业落地:一楼是独具特色的咖啡厅、优质有机农畜产品展销区和精细化分割牛羊肉销售区;二楼是文创产品展销区,分别有藏服区、手工艺品区、皮革制品区等;三楼是直播区,配备专业设备,确保直播画面清晰、氛围良好;四楼是以藏式建筑风格为特色的黑牦牛主题火锅体验区,提供现切黑牦牛肉和藏系羊肉。

在此基础上,2025年苏里乡谋划更多产业新路径,开发团结峰主题文创,打造团结峰暨哈拉湖文化旅游景点。“我们这里的牦牛血统纯正,肉质极好,做牛肉干最合适;附近的哈拉湖适合摩托车越野和轻奢自驾游。”苏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相切尖措表示,今年苏里乡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以数字化养殖为核心的畜牧养殖业发展,全乡的养殖规模已达到12.9万头只牛羊,建成“数字化+智能化”养殖牛棚5座,每头牛都佩戴上了移动定位的智能环,防止雪豹、棕熊等野兽的袭击。上半年平均每个村的收益达到了15.68万元,同比增长了2.12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正在逐步壮大,特色畜牧产业也已初具规模。

国网天峻县供电公司承担着苏里乡豆库尔、登陇、曲尕追、措岗、尕河5个村庄的供电服务。供电员工冷智多杰和伙伴旦正索南主动请缨,群众用电的“电管家”,定期到乡里检查安全用电情况。手把手教乡亲们如何节约用电、如何科学使用家电延长电器寿命;用智能手机下载网上国网APP,让拿惯牧鞭的手尝试着拿起手机交电费、查看电费余额和用电情况。并把“安全用电手册”,发放给村民。

“有啥用电问题打电话。”冷智多杰指着供电台区经理名片和共产党员服务队“爱心志愿”服务卡说。“苏里离县上216公里,报修来回将近500公里、8个小时。每次报修完听到乡亲们念叨着‘牦牛认得回家的路,电认得帐篷的门’,就觉得多苦多累都值了,还挺自豪的。”冷智多杰挠着头,腼腆地说。

稳稳的电拓宽了致富的路子。随着乡村集体产业多元发展,天峻县供电公司进一步提升电网设施保障和供电服务水平,为牧民增收致富增添助力。

立秋后,雨水减少,草场渐黄,为防范草原电气火灾,该公司利用无人机、红外测温仪、瓷瓶探伤检测仪,对穿越苏里草原的10千伏里一线展开“巡线+护草+防火”三重隐患排查,确保设备装置“零隐患”、供电设施“零缺陷”。在疏勒河南岸及祁连山国家公园苏里片区,对交叉跨越的供电线路和猛禽喜欢栖息的杆塔附近加强电子“鹰眼”扫描频次,并清理杆塔周边的垃圾和易挂物。

“现在这种定向清除隐患,既保住了草场生态,又防止了电气火灾隐患,我们经营更放心了。”乡街道餐饮经营者马兰花看着家门口身穿红马甲、手持无人机巡线的供电员工说。

截至目前,已完成10千伏里一路的精细巡检,清理沿线垃圾10余处,不仅保障了电力安全,更守护了苏里草原生态原貌。

稳稳的电,托起稳稳的幸福。如今的苏里,生态安全屏障愈发坚固,电网越织越密,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走越稳。牧歌悠扬,是牧民群众对生态与生计、光明与文明的希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