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 召开教育援青工作座谈会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浩尔娃 叁排闹吴) 9月23日,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召开教育援青工作座谈会,围绕提升新时期教育援青工作整体质效深入研讨交流。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指挥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姚海涛主持会议并讲话。海西州教育局、德令哈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部分来自教育领域的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海西州高级中学、德令哈一中的10名师生和8名家长代表参加座谈。

会上,浙江援青教育领队汇报了近年来教育援青工作总体情况和下一步思路举措。海西州、德令哈市教育局负责人和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立足教育发展需求,提出了请浙江援青进一步加强支援支持力度的合作事项。18名师生及家长代表分别结合自身经历,围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姚海涛指出,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州15年来,教育援青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还需扩大、“传帮带”力度还需加强、结对帮扶长效机制还需完善。他表示,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浙江援青将逐项研究、系统论证、做好回应,推动教育援青工作提质增效,不辜负海西各族干部群众的期望。

姚海涛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大思政课”的重点,将“五个认同”的种子植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突出精准施策,持续提升浙江教育援青工作整体质效。基础教育领域,加大“组团式”帮扶和“小组团”支援力度,深入开展师徒“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师资队伍;职业教育领域,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订单式”培养。要强化创新赋能,因地制宜构建教育援青新模式。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突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在师资培养、教学管理、职业教育等方面,精准对接海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援青帮扶模式。要注重凝聚合力,推动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援青教师桥梁纽带作用和专业优势,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向海西汇聚。主动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对接,动员社会力量、慈善组织、企业等参与,共同推动海西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