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全省首例经桡动脉入路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在海西成功实施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玖太本 摄

本报讯(记者 扎西措毛 玖太本)“因为这个病人年龄大了,动脉硬化加上有三高的病史,有高危的因素存在,在全麻的情况下,做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各个专科再看一下有没有手术方面的禁忌。”9月22日下午,海西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内,第六批浙江援青干部人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海西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沈建正在和相关科室的专家一起为患有动脉瘤的患者根据血管条件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

9月23日,早上10:00,在海西州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内,一场历时两个小时的精密手术正在进行。与传统手术不同的是,主刀医生手中的微导管通过手腕处直径仅2毫米的桡动脉,在DSA血管造影设备引导下"穿针引线",精准抵达颅内病变部位。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患者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血流通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是69岁的才仁玛老人,于一周前在浙江援青重大疾病保障项目(脑卒中早筛早治)体检中发现的大脑中有动脉瘤。这种动脉瘤如同颅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致命性大出血。

手术中,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DSA血管造影系统实时引导下,微导管如同"灵巧的指尖"穿越复杂血管网络,先将支架精准释放于动脉瘤开口处,再通过微导管将柔软的弹簧圈逐步填入动脉瘤腔内,最终实现完全栓塞。整个过程如同"在脑血管里绣花",对医生技术熟练度和设备精准度都提出极高要求。沈建告诉记者:“传统的经股动脉介入手术,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制动,且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而这次的微创手术,是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极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据了解,颅内动脉瘤在青海高原地区发病率居高不下,传统治疗方式存在创伤大、恢复慢、转院风险高等问题。此前,海西州患者如需接受高精尖神经介入治疗,需辗转500多公里前往西宁,途中面临极大风险。此次技术突破填补了我省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领域的空白,将复杂动脉瘤手术的创伤降至"米粒大小"。在看到母亲手术成功后,才仁玛的儿子孟克巴托激动地表示:“这些浙江专家千里迢迢为我们送健康,为我们地方医院的医护人员送技术,我们百分之百信赖他们,真的太感谢了!”

近年来,海西州人民医院在援青医疗力量支持下,已成功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动脉取栓及颅内外血管支架植入等多项技术。此次经桡动脉入路技术的突破,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微创技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该技术的常规化开展,将为青海高原地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舒适的诊疗选择,为健康海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从"开颅"到"穿刺",从"大腿"到"手腕",小小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是医疗质量的巨大跨越。首例经桡动脉入路动脉瘤手术的成功,不仅是海西州医疗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更彰显了青海医疗卫生事业在精准医疗、微创治疗领域的快速进步,为高原群众生命健康筑起了更坚实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