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新闻记者 莫青
金秋九月,天峻县牛羊成群,又是一个丰收年!巨大平坦的草场犹如一块金黄色的地毯,一直铺展到雪山脚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里,一场人与自然的盛大交响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奏响——这是千头牦牛挤奶的现场,一次千年游牧文明的精彩展示,也是一曲政策红利精准滴灌的丰收赞歌。
丰收节收获“世界纪录”
当初升的朝阳将第一缕金光洒向天峻草原时,千头牦牛挤奶世界纪录挑战活动现场已是一片欢腾。212名参与者和1060头黑牦牛成功创造了“最大规模的黑牦牛挤奶活动”世界纪录并获世界纪录认证官方(WRCA)的权威认证。这场创纪录的盛事背后,是各级政府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的保驾护航。
位于祁连山南麓的天峻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不仅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青海湖国家公园候选区的主要建设区,还是青海湖的“母亲河”布哈河、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大通河的发源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先天优越的条件。天峻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主动融入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大局,牵牢“牛鼻子”,潜心发展牛产业,以“六化”举措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撑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
天峻县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用足用好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专项政策,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顶层设计系统化,坚持规划先行,相继制定《天峻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2021—2025)》《天峻县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科学布局“一镇四乡”牦牛产业优势区,形成“繁育养殖在乡村、加工销售在县城”的产业分工协同格局。先后出台《天峻县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引导十条措施》《天峻县应对牛羊肉价格下滑促进农牧民增收补贴实施方案》等,设立畜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500万元,2022年来先后投入8521.09万元落实种牛补贴、出栏补贴、牲畜保险、到户产业发展资金等系列扶持措施,撬动产业发展。
这些政策红利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草原上的每一个牧场。在种牛补贴政策激励下,牧民们争先恐后地改良品种;在出栏补贴的支持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牲畜保险的保障下,牧民们放开手脚发展生产。每一项政策都如精准滴灌的甘泉,汇成了产业发展的滚滚洪流。
创新模式 养殖走向现代化
天峻县不断创新模式、规模发展,牦牛养殖走向现代化。持续推广“夏秋轮牧、冬春舍饲补饲”生态养殖模式,新建和维修改造生态畜棚688座,建成牦牛规模化养殖基地5个,推动规模化养殖提质扩面;同步引进龙头企业1家、注册联合合作社5家、家庭牧场96家,培养养殖大户11户并开展多元化运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2024年,海西晨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德阳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泽诺家庭牧场等代表性养殖主体分别实现收益185万余元、78万余元、50余万元。积极搭建科技助牧体系,成立牦牛藏羊协会和科技工作站2个,争取13名省级专家特派员下沉开展良料良法和疫病防治帮扶,以技术赋能高效饲养。全县牦牛年出栏连续三年稳定在5万头以上,年肉产量稳定在5500吨以上。
说起天峻县的牦牛,就不得不提到苏里乡。苏里乡乡长相切尖措自信地说,苏里海拔高,有着纯净的生态环境与天然牧场、冰川融水,还有很多珍贵的野生中藏药材,为牦牛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依托自然资源的禀赋,我们成立了天峻雪合勒牧业有限公司黑牦牛肉加工厂,依托‘企业+合作社+牧户’创新模式,以精深加工为核心,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牧业标杆。”相切尖措说,加工厂有冷冻库和保鲜库,还有标准化分割车间,配备全自动分割流水线、双室真空包装机、分割流水线、切割机、切片机等专业设备。2024年牦牛分割量达700头、藏羊1200只,年销售额达212万元。
公司通过与措岗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紧密协作,联动94户牧民,保障优质牦牛的稳定供应。加工厂的运营为23人提供就业岗位,年发放工资6万元。岗位覆盖原料检验、加工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助力牧民提升职业技能,实现从传统放牧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型。此外,在收购牛羊时,每头牛加价收购,牧民增加直接收益70余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牧民增收。
这还不够!2024年,苏里乡黑牦牛肉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远征,以卓越品质获国家级科研团队“高寒环境最佳能量补给”认证,成功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库,跻身高原生态精品行列。牧民才让扎西感慨道:“政府不仅给我们提供补贴,还组织技术培训,现在我家牧场采用了标准化养殖,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天峻牦牛产业的崛起正是天峻县善用政策组合拳的生动体现。当地创新建立“政策直通车”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各项补助政策精准推送到每个牧户,确保政策红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优势,与宁波等地建立产销对接政策,打通了牦牛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天峻牦牛肉走向全国
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天峻牦牛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让母牛受胎率达到65%以上;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促成了与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产业链补贴政策助力建成9个初级加工车间和18家直营店。这些政策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政策体系。
天峻县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屠宰、乡镇初加工、县级精深加工的梯次化产业链整合,乡镇层面,依托天峻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政策优势支持合作社建设初级加工车间9个,在西宁、宁波、成都等地扶持开设直营店18家,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县级层面,以1家省级、1家州级屠宰龙头企业为基础,投资建设牛羊肉精深加工厂和乳制品加工厂,研发推出黄蘑菇牦牛肉酱、牛肉串、手撕牦牛肉干等特色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销售渠道,促成20种产品在“甬丽峻”、青报商城等线上商场上架销售;借助对口支援机制优势,与宁波多家单位、企业协会签订长期订单,产品销路不断拓展。投资建设活畜交易市场和线上交易平台,累计实现销售额3027万元。
望着满载牦牛产品的货车驶向远方,天峻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今年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牦牛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让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夕阳西下,布哈河畔炊烟袅袅。牧民们围坐在帐篷前,品尝着醇香的牦牛酸奶,谈论着今年的产业扶持政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远处的草原上,“政策明白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地列着各项惠民政策。
在充满希望的高原上,政策的阳光雨露正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唤醒了产业发展的无限生机。天峻牦牛产业的发展历程,正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帮扶措施精准到位的生动写照。丰收的季节,天峻用最美的姿态展示着政策赋能下的乡村振兴实践,用最饱满的热情书写着产业兴旺的壮丽诗篇。这里的丰收,是政策的丰收,是产业的丰收,更是希望的丰收。在这片政策的沃土上,天峻牦牛产业正在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