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雪域明眸重现生机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图为刘辉正在紧张的缝合破损的眼球。通讯员 刘辉 供图

本报记者 吴婷婷

“刘主任,我们接诊了一位紧急突发的病人,麻烦您给看看。”

“好的,我马上过来!”

电话刚挂,浙江援青眼科专家刘辉便立即赶往医院。

9月21日晚,我州一名50多岁的牧民在牧场劳作时突发意外,被牛角狠狠顶伤左眼。受伤瞬间,鲜血从眼部喷涌而出,眼球内的晶状体当场脱出,眼球结构严重破损,若不及时救治,不仅左眼视力可能永久丧失,甚至有眼球摘除的风险。

危急时刻,患者被紧急送往海西州人民医院,刘辉及其团队第一时间接诊。

“眼球破裂伤黄金救治时间极短,每拖延一分钟,眼球保住、视力恢复的希望就少一分。”拥有近14年眼外伤临床处理经验的刘辉,一眼便判断出病情的凶险——这类复杂眼球破裂伤手术在海西州此前从未开展过,按常规流程需转诊至数百公里外的西宁,路途至少耗费5小时,极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尽快手术,不能再等了!”凭借在浙江三甲医院积累的丰富重症眼外伤救治经验,刘辉迅速决定,并立刻和患者及家属解释目前的病情,带领团队启动急诊绿色通道,一边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一边结合患者创口位置、眼内容物脱出程度等情况,快速制定出“清创—复位眼内容物—缝合”的精准手术方案。

手术从21时30分正式开始。术中,刘辉手持显微器械,在眼球创口上精准操作:先仔细清除创口周围的污染物和凝血块,避免感染风险;再小心翼翼地将脱出葡萄膜组织轻柔复位,确保眼内组织不受二次损伤;最后用缝线对破损的眼球壁进行分层缝合,每一针的间距、深度都控制在毫米级。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手术室内只听见器械轻微的碰撞声和医护人员的低声交流。经过1个半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顺利结束。

“眼球完整性已成功恢复,为后续视力重建打下基础。”当听到刘辉说这句话时,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激动得红了眼眶。

此次手术是海西州人民医院首次独立完成的复杂眼球破裂伤修复术。刘辉说:“正是我在浙江多年处理各类眼外伤的经验,让我们有信心在当地开展这项手术,我们更有信心以后让此类抢救光明的急诊手术常规化。”

此次手术,不仅为患者避免了长途转诊的奔波与风险,更标志着浙江援青医疗工作在提升海西州眼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将健康守护的力量扎根在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