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枝繁叶茂”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吴婷婷) 都兰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深挖本地资源优势,鼓励引导群众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从浙江桐乡“迁徙”而来的杭白菊,2020年开始在察汗乌苏镇、香日德镇试种,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香日德镇柴兴村根据实际制定杭白菊产业发展规划,将援青资金与村集体、农户利益深度绑定,建立“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当天采摘、当天加工、当天包装”,产品含水率控制在12%以内,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开发的“菊杞茶”“藜麦菊花茶”等组合产品,远销浙江、广东等地。

以艾草产业为“金钥匙”,打开闲置资源变资产、生态优势变经济收益的致富之门,2024年从山东引种10亩艾草试种成功。2025年,开垦25亩荒地扩大种植规模,采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的模式,统一提供艾草种苗、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年产量预计达1.2吨,项目带动3户脱贫户稳定增收,创造季节性岗位100余个。

自2022年开始在宗加镇的荒漠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萝卜产业主栽产品,并逐年稳步扩大种植规模,确定以高产优质、耐贮运及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长美大根萝卜为主栽品种。同时,对现有萝卜种子进行优化,有效提高萝卜的抗病性和成活率。鲜品及自然风干的萝卜丝(条)不仅畅销陕西、山西等国内城市,更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进一步充实县域绿色农业体系,为萝卜产业的全链条发展筑牢根基。

利用气候条件,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带动科尔村103户农户增收,户均增收2600元。肉苁蓉种植、采挖及加工环节,为村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在种植和采挖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科尔村每户村民收入约2万元。目前,肉苁蓉已拥有“仧养”“樽蓉”“沃苏格”3个系列品牌产品,开发出肉苁蓉鲜干片、枸杞肉苁蓉膏、肉苁蓉咖啡、肉苁蓉酒等6种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受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干品年销量达2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