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扎西措毛 玖太本 李颖红 范宗文 都尔斯雷
近日,“科学与中国”青海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海西在德令哈市启动。崔向群、韩占文、李婧、姜鹏、刘岱钟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等专家走进海西,在首届“全国科普月”期间为海西的青少年和机关干部带来一场科普盛宴。
这场科普行动走进不同场所,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在州委党校,崔向群院士以“中国天文光学仪器创新发展”为题,向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介绍了国内几个自主建造的先进的望远镜及其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以及我国近些年来在天文仪器研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李婧研究员则以“极境追光太赫兹”为题,介绍了我国在亚毫米波/太赫兹天文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重要进展,以及海西州在亚毫米波天文望远镜台址方面的重要优势资源。
在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韩占文院士和姜鹏研究员分别以“星星与宇宙:一场天文之旅”和“探索南极”为题向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千余名师生介绍宇宙的奥秘和科学担当,让全体师生对广袤无垠的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同学们心中涌起了对天文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无限遐想。“听韩院士的讲座,像经历了一场轻松的天文之旅,复杂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也觉得仰望星空更亲切。”青海柴达木技术学院医学系2025级新生李媛媛说。
在德令哈市天文科普馆,刘岱钟研究员以“窥视黑暗:138亿年宇宙历程中星系与暗物质的共生传奇”为内容,为海西州高级中学的青少年们解开了暗物质之谜。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领略到宏观宇宙的奥秘,求知的眼神中尽显科学精神的传承。
此次行动还关注到小学生群体。活动启动之前,王科超和周团辉两位工程师走进德令哈市长江路小学,用生动的语言和精致的天文画面,为学生们讲解陨石这一“天外来客”,以及太阳活动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将天文科学的种子埋进孩子们心中。“这次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对天文的热爱,我知道还有很多天文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长江路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吕蕊馨说。
据了解,2023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同年9月2日,“科学与中国”组委会发布了“千名院士·千场科普”倡议,正式启动相关行动,开启了“科学与中国”再出发的新征程。“科学与中国”青海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海西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让科学走出实验室的高墙,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探索未知的种子。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青少年。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激发好奇心,让他们敢于探寻科学问题的答案,努力学习、早日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韩占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