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 通讯员 杨继明
近年来,柴旦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实现了村庄“颜值”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柴旦村地处青甘大环线核心枢纽位置,与翡翠湖、水上雅丹等4A级景区紧密相依,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立足这一核心资源,该村将民宿产业定位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精准引导村民盘活闲置民居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人文温度的精品民宿。
截至目前,全村89户村民中已有78户深度参与民宿产业,参与率高达87.6%,可提供标准化床位800张,形成了规模效应显著、特色辨识度高的民宿产业集群,为承接区域旅游流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筑牢了坚实基础。
达布西力图是柴旦村发展民宿产业的引领者。作为前任村支书,他率先垂范投身民宿创业。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参与民宿产业的热情迅速高涨,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良好发展态势。
为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村里专门成立民宿管理委员会,通过集中代办营业执照、统一制定服务标准等举措,为村民扫清经营障碍。如今,达布西力图经营的民宿小院已成为当地特色样板——设施配套完善、客房洁净雅致,凭借优质服务与独特风格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年营收稳定可观,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生动范例。
随着柴旦旅游季热度持续攀升,为推动民宿产业从“有”向“优”升级,柴旦村创新构建“村委会+企业+牧户”协同发展模式,以专业化路径赋能民宿品质提升。该村精准引入专业旅游管理企业,一方面为村民开展定制化经营管理培训,从服务标准、运营逻辑等维度夯实产业根基;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矩阵拓宽宣传边界,通过精准营销放大民宿品牌影响力。在这一模式带动下,今年旅游季,柴旦村民宿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2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户均增收达2万元,实现了产业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同步提升。
除民宿产业外,柴旦村更以“资产外包、资源流转、股份合作”为创新路径,精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乡村经济注入多元活力。柴兴合作社便是这一发展模式下的标杆范例。
合作社负责人傲日格力立足本地资源,以全产业链思维整合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各环节,构建起闭环式产业体系;同时推动品牌化发展,成功注册“柴旦商标”,并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打通全国销售渠道,让本土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2021年,合作社进一步延伸产业价值链条,创新打造“民族风情园”项目,以牧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形态,开辟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赛道。
在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协同推进中,柴旦村始终将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工程”,以长效治理夯实发展根基。该村深度践行“千万工程”理念,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累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60余次,实施植树绿化等生态修复行动,实现村容村貌的持续焕新;同时,进一步升级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网络,以硬件提质为游客体验赋能。
如今的柴旦村,平坦通衢纵横交织,绿荫广场生机盎然,特色蒙式民宿错落有致,已然成为青甘黄金旅游线上一张亮眼的生态人文名片。柴旦村将进一步深挖蒙古族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多业态融合的旅游矩阵,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新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