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兰花 查意如 肖雨欣
近日,海西州融媒会客厅邀请海西州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倪关英,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唐兴海,青海云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马沙力海3位嘉宾,通过嘉宾的视角,了解枸杞的史诗,看它如何以小小身躯,撬动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星辰大海,在高原戈壁书写“戈壁变金山”的绿色奇迹。
记者:枸杞是柴达木盆地的“生态卫士”,更是富民强州的“金豆豆”。倪主任,近年来,围绕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精深加工等方面,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请您为我们讲一讲具体出台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倪关英:我们制定出台了《海西州扶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强枸杞质量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还有《全域打造柴达木绿色有机枸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目前正在制定《枸杞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就是全力打造柴达木有机枸杞种植基地,树立国际一流的绿色有机枸杞产业标杆。
记者:倪主任,您觉得这些政策红利,具体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路径,真正转化到企业“摸得着的增效”和农户“摸得着的增收”呢?
倪关英:第一,压实责任,我们制定出台了责任分工和任务清单;第二,落实资金,2024年我们争取了1亿元中央枸杞产业集群资金,2025年省级投入了1亿元,州级落实了专项资金1.35亿元,从资金方面提供保障;第三,加强项目建设,从强链、延链、补链的角度出发,把项目精准立项;第四,加强监督和调度,确保各项补助和项目能落到实处。
记者:柴达木枸杞在高值化利用和精深加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您能不能为我们揭秘一下“锁鲜技术”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
倪关英:枸杞锁鲜是一项创新技术。传统的枸杞制干,在烘干过程中需要加入食用碱,且高温会破坏枸杞表面的蜡质层,这样一来,枸杞的质量会下降、营养物质会流失,还容易变质。而锁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保留了鲜果所有的营养成分,还能保持鲜果的色泽,这也确保我们能通过锁鲜技术,将枸杞打入中高端市场。
记者:枸杞浑身是宝,请倪主任简单介绍一下。
倪关英:柴达木枸杞生长在高原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干旱的特定条件下,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主要有枸杞多糖、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甜菜碱和多种氨基酸、大量微量元素等。
记者:近年来,我州不断加大枸杞产品研发力度,枸杞产品也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格尔木亿林枸杞开发有限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枸杞种植业,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品质至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唐总您能不能说一下,当时为什么会把海西地区作为种植高品质枸杞的理想产地呢?
唐兴海:我们当时选地时,主要考虑了种植农作物的6个核心要素:水、肥、土、气、温、光。其中,温和光是海西独有的气候特征——海西高海拔、温差大,昼夜温差能达到20度以上,且年光照时间超过3300小时,这些都是种植高品质枸杞的优质条件。剩下的4个要素,就需要我们主动解决。比如水,首先找了未被污染的水源,昆仑山雪融水完全符合要求;土壤方面,轻沙壤土适合枸杞种植,因为枸杞喜水但不耐水,水分过多容易得根腐病,所以我们专门选择轻沙壤土地;肥料方面,海西作为四大牧场之一,牛羊肉有机认证对草场要求高,草场上的有机羊粪,施到地里就是优质肥料。把这些条件整合起来,海西柴达木就成了最适合种植高品质有机枸杞的地方。
记者:作为海西特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之一,贵公司连续多年枸杞出口量位列青海省第一,产品还获得了中国、美国、欧盟的有机认证。请问唐总,枸杞产品要达到有机出口标准,需要满足哪些具体要求?
唐兴海:欧盟标准较高,从种植开始就会检测土壤和水源;种植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必须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禁止使用转基因产品,这一点在欧盟和国内都是明确禁止的,因而在加工过程中,我们都禁止添加任何添加剂,包括后期的枸杞辐照技术也不允许使用。
记者:贵公司的枸杞主要出口到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唐兴海:主要出口到欧洲,以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这几个国家为主。法国对枸杞食品的标准要求特别高,不过他们对品质要求高,我们在价格上也能提出更优的条件。所以客户提的要求越高,我们达到标准后,单价相对也能更高。比如出口前,除了土壤、水源检测,客户还会对我们的枸杞叶子、鲜果、制干过程中的半成品,以及包装好的成品进行4次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600多项农药残留、二氧化硫、重金属,还有黄曲霉毒素等。这些指标必须同时符合中国有机标准和欧盟有机标准,我们才会进行各类包装,再发往世界各地和国内各个省份。
记者:海西州聚焦打造“柴达木全域绿色有机枸杞种植基地”这一亮点,不断发展壮大枸杞产业,对此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唐兴海:从发展角度看,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进行深度科研投入,企业应该加大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比如共同解决绿色有机全域防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们的枸杞基地基本都在昆仑山脚下,所以可以依托昆仑山文化,打造“昆仑山下好枸杞”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形成“昆仑山下的枸杞就是有机、高品质、净土产品”的认知,打好“高原牌”。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引领和指导,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保证枸杞的安全和品质。企业要做的就是种好枸杞,再在政府的引领下做好对外宣传,让整个柴达木枸杞以高品质走向世界,这样才能让枸杞产业真正发展壮大。
记者:马总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与枸杞为伴呢?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去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发展,您当时怎么会想到回家乡种枸杞呢?
马沙力海:我之前在北京、深圳工作时,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用保温杯泡枸杞,当时我就想到,家乡这边也有枸杞,可以试着自己卖枸杞。既能挣钱,还能为家乡做点事,初衷其实就这么简单。但回来后才发现,这需要很多资质,没有资质根本做不成规模。考虑到州农牧局对各类企业的情况最清楚,我们第一时间找了州农牧局,他们给我们引荐了云境公司。云境在海西扎根时间久,有一定知名度,而且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拥有成熟的全体系流程。机缘巧合下,让我和王总一起做起了枸杞生意。
记者:马总您觉得,面对琳琅满目的枸杞产品,海西州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马沙力海:最大的优势,我觉得是产地优势。让他们先了解海西,再跟他们介绍我们的枸杞,他们才会更加认可柴达木的枸杞。同时,我们要做好品质,不能一味地“卷价格”——价格战是没有优势的,只有坚持做品质、用品质和服务赢得市场,才是关键。
记者:那您觉得,在电商平台中,柴达木枸杞怎么做才能发展得更好?能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建议吗?
马沙力海:首先,对于柴达木枸杞,我觉得还是要坚持走品质路线。其次,加大宣传“神奇柴达木”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一定要爱护“神奇柴达木”的金字招牌。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三位嘉宾用最简短的话语,描绘你们心中柴达木枸杞产业未来最关键的一个字。
倪关英:我觉得是“牌”——把“神奇柴达木”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消费者心中“高品质枸杞”的代名词。
唐兴海:我觉得是“质”——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神奇柴达木”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根”。
马沙力海:我觉得是“新”字——新农人、新思想、新技术,才能让这个产业永葆青春。
记者手记:
一个“牌”、一个“质”、一个“新”,这三个字精准勾勒出柴达木枸杞产业未来的光明前景。在今天的会客厅中,我们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在红土地上绽放,看到了科技的标准让品质腾飞,更看到了电商的“魔力”让高原珍宝连接世界。我们相信,柴达木枸杞这颗“高原红宝石”,必将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