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协作破难题 草场纠纷终化解
日期:09-15
本报记者 马琴 通讯员 景桂珍
近日,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地区,经镇政府、司法所、林草站等多部门联合调解,两户牧民多年的草场纠纷终获圆满解决。
村民多某与嘎某祖辈共同放牧,关系融洽。1995年草原划分时,因牲畜数量少、草场充裕,界线仅大致勾勒,未明确具体地标,双方从未起争执。
随着时间推移,两家子女成家,牲畜数量增多,草场渐趋紧张。因界线模糊,越界放牧频发,导致牧草减少、牲畜膘情下降,经济受损。矛盾从口头争执升级为公开争吵,邻里关系降至冰点,村干部急在心里却难寻良策。
面对棘手纠纷,多部门组成调解小组。工作人员深知草场对牧民的重要性,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两户生计,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调解小组多次进山勘察,顶寒风用GPS标记界线点、测量放牧范围;回镇后翻阅近三十年档案、土地记录,甚至找到当年老文书的手写笔记;走访老邻居,记录界线相关细节;还驱车数百公里找到退休老领导,了解当年政策背景和划分原则,还原1995年草场划分全貌。
近两个月内,小组组织六次调解。从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到逐渐冷静、愿意倾听,再到理性协商,每一步的进展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汗水。
最终,多某与嘎某签下调解协议。小组依据历史习惯、实际使用情况及草原承载能力,划定附精确GPS坐标的清晰界线,设明显地标,兼顾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彻底解决越界问题。签字时,两人露出久违的笑容,握手言和,积怨消散。
此次调解保障了牧民权益,草原恢复了宁静,维护了村社和谐,彰显了多部门协作的重要作用,为类似纠纷处理提供了经验,让“和谐”理念深入唐古拉山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