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关于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的公示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3版:公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青办字〔2025〕32号)精神,中共海西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荐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定,拟推荐乌兰县柯柯镇人民政府等6个单位、陈海忠等6名个人分别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现对推荐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9月8日—2025年9月12日(共5天)。公示期间,请各界干部群众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形式,署名对公示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

地 址:海西州委统战部

联系电话:0977—8201935(传真)

附件: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9月8日

附 件1 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推荐对象基本情况表

序 号单位名称单位性质所属行业备 注1乌兰县柯柯镇人民政府行政单位政府机构2格尔木市委政法委行政机关党政机关3天峻县新源镇城西社区居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政基层4德令哈市火车站街道办事处黄河路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政基层5海西州教育局行政单位教育6国家税务总局海西州税务局行政机关公共管理

附 件2 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被推荐对象基本情况表

序 号姓 名性 别民 族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 历工作单位职 务职 称技术等级所属行业备 注1陈海忠男汉1968.6中共党员大专都兰县香加乡科尔村 党支部书记

兼村委会主任

农牧区2郑发清男回1987.6中共党员本科 中共茫崖市委

统一战线工作部

副部长、市民宗

局局长市工商联副主席

一级主任科员无机关事业单位3花木措女蒙古1988.6群众本科 海西州

文体旅游广电局

职员管理九级4东主才让男藏1971.8无党派人士本科海西州融媒体中心编委会副主任译审二级新闻宣传5郭海芳女土1990.10中共党员大学海西州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副书记6夏 露女汉1986.05中共党员本科 青海柴达木

职业技术学院

统战部(宣传部)

副部长

讲师高教中级教师

附 件4

坚守初心献基层

真情浇灌石榴情

都兰县香加乡科尔村党支部书记、县级人大代表 陈海忠

科尔村党支部书记、县级人大代表陈海忠。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人大代表使命,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实践,在乡村振兴、改善民生、基层党建等领域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推动异地搬迁,助力乡村蝶变。2021年,全省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及拆旧复垦工作,他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搬迁及复垦的现实好处和长远意义,耐心解答村民疑惑,消除大家的顾虑。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科尔村的拆旧复垦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24年4月,全村拆旧复垦全面完成,共复垦土地121亩。这些复垦后的土地,租赁给本村村民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科尔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抢修受损干道,保障民生出行。2023年8月,科尔村遭受山洪灾害,主干道被冲毁,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陈海忠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组织村民开展自救。他带领大家清理道路淤泥、搬运石块,汗水虽打湿衣衫,却从未停下脚步。作为县级人大代表,十年来累计提交人大代表议案30余件,采纳落实20余件,采纳率67%,充分发挥着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作用。在都兰县第十七届五次会议上的议案,他积极提交关于主干道修复的意见建议,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科尔村主干渠310米修复工程顺利实施。施工期间他经常到施工现场监督质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目前主干渠运行正常,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三、引领产业发展,拓宽致富道路。陈海忠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自2021年以来,他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结合科尔村地势优势,大力发展藜麦种植。邀请农业专家到村授课,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培训”的方式,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还组织村民到藜麦种植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交流种植经验,多方面提升种植技术,提高藜麦产量与质量。在他的带动下,科尔村成为了全县种植藜麦的重点村。如今,科尔村的主产业包括藜麦、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陈海忠还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联系外地客商、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让科尔村的农产品走出了青海,有效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提升百姓幸福感。2023年科尔村种植藜麦3000余亩,户均增收15000元;2024年种植藜麦4200余亩,户均增收17000元,极大地促进了群众种粮积极性。截至2025年科尔村藜麦种植规模达5000余亩,被央视财经频道、青海卫视、海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种植情况,将科尔藜麦推向全国。除了发展藜麦产业,陈海忠还注重多元化发展,科尔村的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种植也在他的指导下稳步推进,蔬菜种植同样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家园。香加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陈海忠始终将民族团结视为村庄发展的重要基石。科尔村有30多户是从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搬迁过来的藏族同胞,刚到科尔村时,部分藏族群众用汉语交流非常困难,陈海忠为了将国家方针政策宣传好、落实好,在2014年换届选举时,向乡党委、政府建议:“为了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科尔村“两委”干部中需要藏族干部,自本届换届以来,村“两委”中都要选出一到两名藏族干部”,从那之后每一届村委干部选举都以此为原则选出了一名藏族干部,协助处理村级各项工作,从那之后村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日常的走访入户中陈海忠还了解到藏族群众喜欢射箭,便于2019年在村“两委”的努力下,为他们购置了一副弓箭,同时动员本村各族群众参与射箭活动,目前还计划申请建设射箭场地。为拉近各组群众之间的关系陈海忠还在村中召开板凳会向各组村民讲明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大家要积极团结搬迁来的新同胞。在他的倡导下,科尔村每年都会举办民族文化活动。正月的达雅尔小区里各族村民齐聚一堂,共演社火闹新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陈海忠还组织村民参加县文体广电局组织的全县社火汇演,不断增强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从村头巷尾的奔波忙碌,到建言献策的责任担当,陈海忠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应期盼,在“村支书”与“人大代表”的双重岗位上,踏出了一串踏实坚定的履职足迹,书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每一件关乎群众的小事、每一次真心实意的付出,凝聚起了村里各族群众的向心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乡村大地上常开长盛。

坚守团结奋斗初心

绘就和谐稳定新城

茫崖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工商联副主席 郑发清

郑发清,男,回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共茫崖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市工商联副主席。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牢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嘱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的使命担当,赢得了各民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郑发清同志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主动学习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尊重不同民族的信仰与传统,始终以“四个与共”思想武装头脑,自觉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在全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中,他总是带头参与、主动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事们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引导大家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他常说:“我们多一分理解,民族之间就多一分团结;我们多一分付出,社会就多一分和谐。”

二、立足岗位履职,做民族团结的“推动者”

作为统战民宗工作者,郑发清同志始终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茫崖大统战格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工商联各项工作中,他主动关注各族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民营企业的需求,用心用情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在茫崖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时,他主动认领任务,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带领创建办工作人员共同打造了茫崖品牌,形成了茫崖经验。茫崖是一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起初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时,大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导致做了大量工作后,很难有突破,经过多次探讨和实践,终于提出了适合茫崖实际的创建品牌,郑发清同志在这期间,走访当地各大企业,沟通企业负责人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统战工作中,他发现茫崖自建市以来,没有民主党派,经多方沟通,于2023年将九三学社青海油田支社转入茫崖,成立了九三学社茫崖支社,2024年成立了民盟茫崖支部,同时组织各民营企业成立了茫崖新联会、商会等组织。看到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他便积极奔走,协调资金和场地,组织开展德都蒙古刺绣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吸引了各民族群众参与学习,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更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此外,他还积极推动茫崖与毗邻地区的合作共建,促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

三、热心公益服务,做民族团结的“联络者”

在工作之外,郑发清同志始终保持对各民族群众的赤诚之心,主动融入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他坚持每月走访少数民族家庭,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需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在疫情防控中,他第一时间冲锋在前,组织各民族志愿者成立服务队,为各族群众送去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协助解决就医、出行等难题。他还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带头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与各族群众坐在一起、共同交谈,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工作上相互支持,成为了跨越民族的“一家人”。

同时,他注重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故事会”“民族美食分享会”“民族歌舞展演”等活动,邀请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潜移默化中绽放。

四、获得荣誉与评价

凭借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突出表现,郑发清同志先后荣获2022年度、2023年度优秀公务员称号。同事们评价他的事迹“心中装着各族群众,脚下沾满泥土芬芳”,少数民族群众称赞他“是我们信得过、靠得住的好兄弟”。

郑发清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对民族团结事业的忠诚与担当。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用点滴付出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前进的力量。他始终坚信,只要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深耕民族团结沃土

勇担文化传承使命

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职员 花木措

在海西州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广袤土地上,有一位始终坚守民族团结一线的奋斗者。她叫花木措,1988年出生,本科学历,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以“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座右铭,在民族团结创建岗位上深耕11年,用青春与热忱浇灌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绚丽之花。作为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核心骨干,她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加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助力单位于2022年成功入围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个人先后荣获“海西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工作者”“海西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铸牢思想根基,做民族团结的坚定信仰者。“民族团结工作,首先要筑牢思想根基。”这是花木措常挂在嘴边的话。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内化为行动自觉。在日常工作中,她创新学习形式,推动建立“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双轨模式;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理论大讲堂”基层宣讲活动,她常说:“只有让大家从思想上真正认同,民族团结才有最坚实的根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组织文博场馆精心策划青少年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研学活动。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流动图书车配送、文物图片巡展、非遗技艺工作坊等形式,将文化资源直接输送到校园,激发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热情,切实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创新工作载体,做文化交融的积极推动者。“文化是民族团结之桥,只有让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荣,才能心更近、情更浓。”花木措深谙文化在民族团结中的纽带作用,11年来始终参与搭建多元文化交融平台,近年来,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以“那达慕”大会、“孟赫嘎拉”“智格鲁如”等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文艺汇演、马术、摔跤、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州平均每年举办100余场文体活动,基本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提升民族融合发展能力。海西那达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海西州“智阁鲁如”文化艺术节被评为“2021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2023年中国体育两博会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024年海西州德都蒙古民歌艺术团荣获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各项文体荣誉成为展示海西民族团结风采的重要窗口。

坚守初心使命,做作风过硬的模范践行者。“做民族团结工作,既要讲情怀,更要讲担当。”这是花木措的工作信条。11年来,她始终以“严、实、细”的作风要求自己,无论是重大活动筹备,还是日常事务处理,都力求精益求精。她始终注重团队交流沟通,善于调动同事们的积极性,不打击同事的积极性,性格平易近人,与同事们“打成一片”,也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起探讨各项业务。平凡的岗位铸就不平凡的业绩,她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用自己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展示着自己朴实无华的风采和勤奋敬业的人生价值。

如今,走进海西大地,各民族共跳一支舞、共唱一首歌的场景随处可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入人心。这背后,是花木措等一批民族团结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她说:“民族团结之路没有终点,我将继续以初心赴使命,用实干暖民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柴达木盆地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