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柴达木日报

AI与高原的诗约:高原诗意焕发数字新生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杭州讯(记者 吴婷婷 李颖红) 当AI的理性与高原的浪漫相遇,当代码的节奏与诗歌的韵律共鸣,9月10日,“数字诗境·海子重生——当AI遇见高原的诗与远方”专场座谈在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举行。

来自文学、科技、文旅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诗人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高原诗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时代的深度融合,展开了一场跨越技术与人文学科的深度对话,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思想盛宴,以海子为诗歌纽带,探索“AI+诗歌+文旅”的创新模式,助力德令哈打造“数字诗城”文化品牌,为全球诗意栖居者提供新的精神坐标。

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书记眭晓波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颁发德令哈市海子诗歌馆荣誉馆长证书,活动中,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歌研究会特约顾问金松林颁发德令哈市海子诗歌研究会特约顾问证书。

以数字之名,唤醒高原诗意。德令哈,这座因海子《日记》中“今夜我在德令哈”而蜚声诗坛的高原小城,正站在数字文化创新的前列。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海子诗歌季是第一次在杭州举行,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有诗歌和艺术,让两地距离变短,也更好地让诗歌满足公众需求。在文旅融合中发挥好诗歌的作用,海子诗歌季要坚持做下去,需要更多诗人去写海西,希望这个活动越办越好,每一次都注入新的内容,焕发新活力。”

AI写诗,高原作答,现场发布海子数字形象,实现了对诗人海子外貌、声音与创作思维的“数字转生”。当海子的声音在钱塘江的潮声中回荡,当海子的诗句与戈壁的风交织。海子胞弟查曙明说:“海子AI数字人的生成,活化了海子的诗歌遗产,同构了海子的诗歌意象。海子的诗歌,有了数字时代的新的表现形式,能吸引更多青年读者关注海子的诗歌,关注一些经典诗歌。”

此外,还举行了“诗行金色世界·笔耕诗画江南”青少年诗歌共育计划,“诗画德令哈·浙传创享”文创文旅产业合作计划签约。专场座谈在舞台剧《我诗歌中的金色世界》中落下帷幕。

从海子的手写诗稿到AI生成的动态影像,从草原尽头的孤独吟唱到元宇宙中的全民共创,德令哈正以数字为笔,重新书写“诗与远方”的当代定义。这场座谈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在数字时代,诗意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照亮人类的精神星空。